|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BOT融资模式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 ·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 ·风险及风险管理 | 第15页 |
| ·风险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 ·风险管理的过程 | 第16页 |
| ·BOT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 ·BOT的含义 | 第16页 |
| ·BOT的具体方式 | 第16-17页 |
| ·BOT的特征 | 第17-20页 |
| ·BOT项目结构及参与者分析 | 第20-22页 |
| ·BOT项目程序 | 第22-25页 |
| 第3章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风险识别 | 第25-32页 |
|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风险识别程序 | 第25-26页 |
|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风险特点 | 第26-28页 |
| ·呈现阶段性特点 | 第26-27页 |
| ·具有多样性特点 | 第27-28页 |
| ·具有可变性特点 | 第28页 |
| ·环保项目BOT模式风险类型 | 第28-32页 |
| ·一般风险 | 第28-29页 |
| ·特定风险 | 第29-32页 |
| 第4章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风险评估 | 第32-38页 |
| ·定性评估法 | 第32-33页 |
| ·集思广益法 | 第32页 |
| ·德尔菲法 | 第32页 |
| ·情景分析法 | 第32-33页 |
| ·定量评估法 | 第33-35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33页 |
| ·决策树法 | 第33页 |
| ·CIM模型 | 第33-35页 |
| ·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35页 |
| ·综合评价法 | 第35-38页 |
| 第5章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风险应对 | 第38-43页 |
|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风险应对原则 | 第38页 |
|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一般风险的应对 | 第38-40页 |
| ·政治风险的应对 | 第38-39页 |
| ·商业风险的应对 | 第39页 |
| ·不可抗力风险的应对 | 第39-40页 |
| ·环保项目BOT模式的特定风险的应对 | 第40-43页 |
| ·开发风险的应对 | 第40页 |
| ·生产风险的应对 | 第40-41页 |
| ·施工与竣工风险的应对 | 第41页 |
| ·市场风险的应对 | 第41-42页 |
| ·环保风险的应对 | 第42-43页 |
| 第6章 昆明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环保项目BOT模式风险管理研究 | 第43-53页 |
| ·案例介绍 | 第43-44页 |
| ·昆明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环保项目BOT模式风险评估 | 第44-49页 |
|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4-45页 |
| ·基于AHP确立各指标权重 | 第45-46页 |
| ·通过CIM模型确定概率分布 | 第46-49页 |
| ·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昆明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项目风险应对 | 第49-51页 |
| ·政治风险的应对 | 第49-50页 |
| ·经济风险的应对 | 第50页 |
| ·自然风险的应对 | 第50页 |
| ·生产风险的应对 | 第50-51页 |
| ·施工和竣工风险的应对 | 第51页 |
| ·完善环保项目BOT模式的建议 | 第51-53页 |
| ·加强政府政策的支持 | 第51页 |
| ·健全法律法规 | 第51-52页 |
| ·培养环保项目BOT专业人才 | 第52-5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A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