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炼钢论文--铸锭论文--连续铸钢、近终形铸造论文

钢锭头部保温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模铸生产存在的意义及大钢锭模铸存在的问题第10-13页
     ·模铸生产的国内外现状及其存在的必要性第10-12页
     ·大钢锭模铸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宝钢生产的两类钢种采用模铸浇注的原因分析第13-15页
     ·两类模铸钢的质量、性能要求简述第13-14页
     ·针对上述钢种的质量、性能要求,两种浇注模式的对比分析第14-15页
   ·钢锭头部保温性能对钢锭质量的影响第15页
   ·改善宝钢模铸钢锭头部保温性能的措施第15-16页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6-1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2 大钢锭模铸头部传热数学模型第18-26页
   ·钢锭头部传热机构第18-19页
   ·钢锭头部热平衡关系的建立第19-24页
     ·Q_1 的确定第19-21页
     ·Q_2 的确定第21页
     ·Q_3 的确定第21-23页
     ·Q-4 的确定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 宝钢模铸钢锭头部质量现状评估第26-45页
   ·钢锭本体部位缩孔发生率第26页
   ·钢锭头部成分偏析第26-27页
   ·钢锭头部非金属夹杂物第27-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宝钢模铸现用两种主要辅料性能测试及评估第45-100页
   ·现用两种材料成分分析第45-46页
   ·现用绝热板、发热板的工作温度第46页
   ·现用绝热板保温性能测试及评估第46-74页
     ·现用绝热板不同温度条件下热导率第47-50页
     ·现用绝热板透气度第50-51页
     ·现用绝热板体积密度第51-52页
     ·现用绝热板常温抗折强度第52-54页
     ·现用绝热板高温膨胀性(重烧线变化率)第54-57页
     ·现用绝热板热损值第57-74页
     ·小结第74页
   ·现用发热板温度补偿能力测试及评估第74-98页
     ·现用发热板单位质量“DSC-TG”热分析第75-83页
     ·现用发热板燃烧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的建立第83-88页
     ·现用发热板燃烧发热后保温性能第88-94页
     ·现用发热板常温抗折强度第94-95页
     ·现用发热板燃烧膨胀倍数第95-97页
     ·小结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5 绝热板、发热板保温与供热性能优化研究第100-121页
   ·优化方法概述第100页
   ·铸锭有限元模拟初始条件的确定第100-109页
     ·铸模结构及其特性参数第100-103页
     ·建立铸型有限元模型第103-109页
   ·铸锭凝固过程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第109-120页
     ·铸锭凝固过程瞬态温度场计算第110-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6 调整后发热板性能优化结果分析第121-135页
   ·调整后发热板性能优化结果分析第121-131页
     ·发热板成分分析结果第121页
     ·发热板单位质量“DSC-TG”测试分析第121-127页
     ·发热板燃烧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测定分析第127-129页
     ·发热板燃烧后保温性能测试分析第129-131页
     ·小结第131页
   ·二次调整后发热板单位质量“DSC-TG”优化结果分析第131-134页
     ·二次调整后发热板成分分析结果第132页
     ·二次调整后发热板单位质量“DSC-TG”测试分析第132-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7 结论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1页
附录第14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联复吹转炉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理模拟研究
下一篇: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动状态及传热行为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