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论题的引出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难点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难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5-17页 |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5页 |
·我国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15-17页 |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的相关研究及评述 | 第17-20页 |
·国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 | 第17-18页 |
·我国学者关于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 | 第18-20页 |
·中小企业成长理论简评 | 第20页 |
·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成长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3 中小企业成长要素指标分析体系 | 第24-38页 |
·中小企业成长要素与成长绩效关系模型的构建 | 第24-25页 |
·中小企业成长绩效指标及成长要素选取的原则 | 第25-26页 |
·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指标 | 第26-27页 |
·中小企业成长要素选取的理论分析 | 第27-38页 |
·企业家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 | 第27-29页 |
·制造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 | 第29-30页 |
·营销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 | 第30-32页 |
·创新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 | 第32-34页 |
·市场环境与中小企业成长 | 第34-35页 |
·企业资源与中小企业成长 | 第35-38页 |
4 实证分析 | 第38-62页 |
·问卷设计 | 第38-39页 |
·问卷设计的内容 | 第38-39页 |
·问卷设计的方法 | 第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样本特征 | 第41-44页 |
·效度分析 | 第44-50页 |
·中小企业成长绩效因子分析 | 第44-45页 |
·中小企业成长要素效度分析 | 第45-50页 |
·信度分析 | 第50-52页 |
·中小企业成长要素与中小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52-54页 |
·回归分析 | 第54-61页 |
·企业家能力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4-55页 |
·制造能力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营销能力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6-57页 |
·创新能力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7-58页 |
·市场环境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8-60页 |
·企业资源对中小企业成长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61-62页 |
5 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 第62-72页 |
·加强企业家能力的培育,促进企业家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 第62-64页 |
·适时更新观念,引领中小企业与时俱进 | 第62-63页 |
·加强自身学习,丰富企业家的知识与经验 | 第63页 |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形成中小企业内部强大的凝聚力 | 第63-64页 |
·注重制造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 第64页 |
·不断增强营销能力,提高中小企业知名度 | 第64-66页 |
·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66-67页 |
·强化政府的扶持管理职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第67-70页 |
·健全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 第67页 |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与服务机构,有效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 第67-68页 |
·强化融资管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 第68-70页 |
·不断积累企业自身资源,为其成长提供保障 | 第70-72页 |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人才保障 | 第70-71页 |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第71-7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附录1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