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白居易生平与创作实证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绪论第12-22页
 一 学术视角的确定第12-16页
 二 研究途径的思考第16-18页
 三 研究目标的制订第18-22页
第一章 白居易家世婚姻新证第22-48页
 第一节 白居易的先世考辨第22-30页
  一 关于白居易先世的纷争第22-24页
  二 白居易远祖非胡姓辨第24-29页
  三 白居易父母"舅甥婚配说"再辨第29-30页
 第二节 白居易的子嗣考辨第30-36页
  一 历代白居易嗣子之争第30-32页
  二 以侄孙阿新为后辨第32-35页
  三 景受即龟郎考第35-36页
 第三节 白居易及其家族婚姻考论第36-48页
  一 白居易与杨氏家族的婚姻第36-40页
  二 白氏家族与皇甫家族的婚姻第40-42页
  三 白氏家族与张氏家族的婚姻第42-43页
  四 白氏家族婚姻的特点第43-48页
第二章 白居易交游新考第48-70页
 第一节 牛李党争与白氏交游新证第48-56页
  一 白居易与牛党人物的交游第48-53页
  二 白居易与李党人物的交游第53-54页
  三 白居易在牛李党争中的态度第54-56页
 第二节 新出墓志与白氏交游发覆第56-70页
  一 白居易与卢载交游考第57-63页
  二 白居易与卢贞交游考第63-67页
  三 申论第67-70页
第三章 白居易诗文版本综考第70-136页
 第一节 白居易诗文石本考第70-86页
  一 诗歌石本第71-78页
  二 文章石本第78-86页
 第二节 白居易诗文书迹考第86-123页
  一 中国部分第87-97页
  二 日本部分第97-119页
  三 申论第119-120页
  附录 白居易书迹考第120-123页
 第三节 日本白集版本源流综考第123-136页
  一 《白氏文集》大集本第123-126页
  二 单行本第126-131页
  三 白集选本第131-134页
  附录 日本白集主要版本系统图第134-136页
第四章 《长恨歌》与《琵琶行》新证第136-180页
 第一节 论《长恨歌》的序与传第136-145页
  一 《长恨歌》的流传第136-138页
  二 《长恨歌》、《长恨歌序》与《长恨歌传》的关系第138-142页
  三 《长恨歌传》考辨第142-145页
 第二节 《长恨歌》爱情主题考论第145-155页
  一 《长恨歌》主题的学术史回顾第146-148页
  二 "风情"考辨第148-151页
  三 《长恨歌》的主题第151-152页
  四 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考察第152-155页
 第三节 《琵琶行》与唐代教坊乐伎制度第155-166页
  一 名署教坊第一部:唐代教坊部类第155-161页
  二 十三学得琵琶成:唐代教坊乐籍年限第161-162页
  三 自言本是京城女:中唐教坊的变迁第162-166页
 第四节 从《琵琶行》看中唐士伎同悲诗第166-180页
  一 《琵琶行》与白居易的士伎同悲情怀第166-170页
  二 中唐士伎同悲诗考第170-174页
  三 中唐士伎同悲诗潮的文化成因与内涵第174-180页
第五章 白居易诗分类原论第180-224页
 第一节 白居易讽谕诗原论第180-193页
  一 讽谕诗的创作原因第181-184页
  二 讽谕诗的原生态作品第184-185页
  三 原始讽谕诗的分类第185-193页
 第二节 白居易闲适诗原论第193-205页
  一 闲适诗的定义解析与原生态作品第193-195页
  二 原始闲适诗的思想渊源第195-200页
  三 原始闲适诗的文学渊源第200-205页
 第三节 白居易感伤诗原论第205-215页
  一 感伤诗的心理成因第205-209页
  二 感伤诗的原生态再现第209-212页
  三 感伤诗的特征与影响第212-215页
 第四节 白居易杂律诗原论第215-218页
  一 原始杂律诗的复原第215-216页
  二 原始杂律诗的内容第216-218页
 第五节 白居易诗分类的意义和阙失第218-224页
  一 意义:古律之分与情志之辨第218-220页
  二 阙失:有始无终与体格混杂第220-224页
第六章 白居易诗日本受容述论第224-250页
 第一节 白居易诗在日本的受容第225-238页
  一 平安时代第225-230页
  二 五山时代第230-234页
  三 江户时代第234-238页
 第二节 日本白居易诗受容的方式第238-250页
  一 诗媒意识第238-241页
  二 佳句情结第241-243页
  三 选本受容第243-250页
附录 《白居易集笺校》人物补正第250-266页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第266-278页
作者简历第278页

论文共2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
下一篇:《慈湖诗传》:心学阐释的《诗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