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齐荣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薪酬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论文写作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论文写作背景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总体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本文总体写作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薪酬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31页 |
·薪酬的定义和构成 | 第18-20页 |
·薪酬的功能 | 第20-21页 |
·薪酬设计的目标 | 第21页 |
·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 | 第21-23页 |
·外部因素 | 第22页 |
·内部因素 | 第22-23页 |
·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薪酬体系设计的激励理论 | 第26-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公司薪酬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公司概况 | 第31-33页 |
·公司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员工构成情况 | 第32-33页 |
·公司组织机构 | 第33页 |
·公司现行薪酬结构、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公司现有薪酬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状况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公司薪酬模式构建 | 第37-54页 |
·薪酬战略的制定 | 第37-38页 |
·薪酬模式研究的原则与流程 | 第38-39页 |
·薪酬模式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 第38页 |
·薪酬模式研究的基本流程 | 第38-39页 |
·薪酬调查与定位 | 第39-41页 |
·影响薪酬水平的因素 | 第39-40页 |
·薪酬水平调查 | 第40-41页 |
·岗位价值评估 | 第41-44页 |
·岗位价值评估的步骤 | 第41-42页 |
·管理岗位价值评估 | 第42-43页 |
·生产岗位价值评估 | 第43-44页 |
·薪酬结构设计 | 第44-49页 |
·常用薪酬结构模型 | 第44-45页 |
·公司确定的薪酬模式 | 第45-46页 |
·公司确定的薪酬结构 | 第46-47页 |
·薪酬标准 | 第47-49页 |
·薪酬的计算与调整 | 第49-53页 |
·管理及辅助人员的薪酬计算 | 第49页 |
·生产岗位人员薪酬的计算 | 第49-50页 |
·加班加点薪酬的计算 | 第50-51页 |
·新入职员工薪酬的确定 | 第51页 |
·岗位调整薪酬标准的确定 | 第51-52页 |
·薪酬调整 | 第52页 |
·薪酬的计算与发放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薪酬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4-58页 |
·薪酬方案实施保障 | 第54-57页 |
·宣传和反馈机制保障 | 第54页 |
·实施和培训保障 | 第54-55页 |
·人力资源机制的保障 | 第55-56页 |
·企业文化的保障 | 第56-57页 |
·薪酬方案实施评估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