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水泥砂浆注浆钢纤维混凝土融雪及有限元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导电混凝土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导电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标 | 第9-10页 |
| ·导电混凝土导电机理 | 第10-11页 |
| ·导电混凝土种类及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内外融雪化冰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 ·融雪化冰方法 | 第14-16页 |
| ·融雪化冰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GSIFCON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SIFCON材料研究及应用概况 | 第18-19页 |
| ·GSIFCON材料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 2 GSIFCON电阻特性研究 | 第22-31页 |
| ·试验试件介绍 | 第22-24页 |
| ·材料与配比 | 第22-23页 |
| ·试件介绍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 ·接线方法 | 第24页 |
|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24-25页 |
| ·电阻影响因素 | 第25-30页 |
| ·导电混凝土电阻基本要求 | 第25-26页 |
| ·GSIFCON龄期导电机理及电阻稳定性 | 第26页 |
| ·通电次数对电阻的影响 | 第26-29页 |
| ·融雪前后电阻变化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GSIFCON板室外交流温升试验 | 第31-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 ·接线方法 | 第31-32页 |
| ·试验仪器 | 第32页 |
| ·测量方法 | 第32-33页 |
| ·不同接线方法升温试验 | 第33-36页 |
| ·升温试验数据 | 第33-35页 |
| ·不同接线方式板的电阻及电阻率 | 第35-36页 |
| ·升温过程中功率变化 | 第36-39页 |
| ·GSIFCON导电机理 | 第36页 |
| ·PTC效应和NTC效应 | 第36页 |
| ·升温过程中功率稳定性 | 第36-38页 |
| ·温升耗能曲线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GSIFCON板室外融雪试验 | 第40-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试验试件及仪器 | 第40页 |
| ·试验方法 | 第40-41页 |
| ·融雪试验 | 第41-44页 |
| ·融雪功率分析 | 第44-47页 |
| ·融雪过程中功率及电阻变化 | 第45-46页 |
| ·各区融雪功率推算 | 第46页 |
| ·融雪效率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GSIFCON板融雪传热分析及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48-56页 |
| ·传热学基本理论 | 第48-51页 |
| ·热量传递方式 | 第48页 |
| ·基本定律 | 第48-49页 |
| ·热传导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49-50页 |
| ·相变传热 | 第50-51页 |
| ·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确定 | 第51-53页 |
| ·GSIFCON材料参数 | 第51-52页 |
| ·雪及旧混凝土参数 | 第52页 |
| ·传热边界条件 | 第52-53页 |
| ·基于ANSYS的有限元热分析方法 | 第53-55页 |
|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 第53页 |
| ·ANSYS热分析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 ·ANSYS求解步骤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基于ANSYS的融雪有限元模拟 | 第56-6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56-5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56页 |
| ·有限元模拟电路确定 | 第56-58页 |
| ·有限元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 ·ANSYS融雪模拟求解过程 | 第58-65页 |
|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 第58-60页 |
| ·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 ·设置分析类型和加载求解 | 第61-62页 |
| ·计算结果及后处理 | 第62-65页 |
|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比较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