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8页
 一、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研究意义第10-13页
 三、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研究内容第13-15页
 四、近现代中国革命文化的研究思路第15-18页
第一章 革命文化的内涵第18-50页
 一、革命文化的含义第18-22页
  (一) 文化的含义第18-20页
  (二) 革命的含义第20-22页
 二、革命文化的性质第22-27页
  (一) 国外学者和中国古代对革命文化性质的判断第22-24页
  (二) 近现代中国各阶层对革命文化性质的分析第24-27页
 三、革命文化的内容第27-35页
  (一) 革命思想理论第27-30页
  (二) 革命宣传教育第30-33页
  (三) 革命文化队伍建设第33-35页
 四、革命文化的特征第35-50页
  (一) 革命文化的群众性第35-39页
  (二) 革命文化的斗争性第39-42页
  (三) 革命文化的民族性第42-45页
  (四) 革命文化的理想性第45-50页
第二章 革命文化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社会条件第50-105页
 一、革命文化的理论基础第50-68页
  (一) 资产阶级革命文化的理论基础第50-55页
  (二) 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理论基础第55-65页
  (三)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共同的思想理论第65-68页
 二、革命文化的思想来源第68-87页
  (一) 中国传统的革命思想资源第68-71页
  (二)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资源第71-78页
  (三) 现代苏联东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资源第78-87页
 三、革命文化的社会环境第87-105页
  (一) 革命文化的国际环境第87-92页
  (二) 革命文化的国内环境第92-99页
  (三) 革命文化的内部环境第99-105页
第三章 革命文化的历史演变第105-172页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第105-126页
  (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蕴积第105-109页
  (二)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萌生第109-112页
  (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发展第112-117页
  (四)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繁荣第117-120页
  (五) 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衰败第120-126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第126-138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初步奠基第126-129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曲折发展第129-133页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成熟深化第133-138页
 三、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第138-172页
  (一) 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确立第138-148页
  (二) 革命文化的惯性延展第148-168页
  (三) 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和谐转型第168-172页
第四章 革命文化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第172-198页
 一、革命文化的重大历史贡献第172-180页
  (一) 革命思想理论对革命事业的引导推动第172-175页
  (二) 革命文学艺术对人民群众的激励动员第175-177页
  (三) 革命精神典范对民族进步的化育促动第177-179页
  (四) 革命追求对改良社会风尚的影响浸染第179-180页
 二、革命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第180-189页
  (一) 能够把世界先进文化经验与本国文化传统结合第181-183页
  (二) 逐步使革命文化人与广大中下层革命群众结合第183-185页
  (三) 善于将革命文化方略与实际革命斗争需要结合第185-189页
 三、革命文化建设的主要教训第189-198页
  (一) 在理论认识上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出现过多方面的偏差第189-193页
  (二) 在时机把握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化都出现过转变的失误第193-195页
  (三) 在方式选择上过分突出思想批判强调学术的政治功利性第195-198页
结语第198-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23页
后记第223-22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沦陷时期宗教状况与教化统治研究
下一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