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宗教理论与概况论文--宗教史、宗教地理论文

东北沦陷时期宗教状况与教化统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28页
 一、运用的史料第12-15页
  (一) 原始类资料第13页
  (二) 整理类资料第13-15页
 二、学术研究综述第15-24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3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4页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与创新点第24-26页
  (一) 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第24-25页
  (二)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25-26页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与相关界定第26-28页
  (一) 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第26-27页
  (二) 相关界定第27-28页
第一章 中国东北宗教发展要略第28-56页
 一、佛教第28-31页
  (一)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第28-29页
  (二) 民国时期东北佛教简况第29-31页
 二、道教第31-34页
  (一) 道教的传入与发展第31-33页
  (二) 民国时期东北道教概况第33-34页
 三、喇嘛教第34-36页
  (一) 喇嘛教的传入第34页
  (二) 喇嘛教的发展第34-36页
 四、伊斯兰教第36-38页
  (一) 伊斯兰教的传入第36页
  (二) 明、清时期穆斯林大量迁入东北第36-37页
  (三) 民国时期东北伊斯兰教概况第37-38页
 五、基督教第38-43页
  (一) 基督教的传入第38-39页
  (二) 基督教在东北沦陷前的发展第39-41页
  (三) 基督教在东北沦陷时期活动现状第41-43页
 六、天主教第43-46页
  (一) 天主教的传入第43-44页
  (二) 天主的传播与发展第44-46页
 七、东正教第46-48页
  (一) 东正教的传入与发展第46-48页
  (二) 东正教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概况第48页
 八、民间宗教与教化团体第48-56页
  (一) 关于东北民间宗教第48-49页
  (二) 民间宗教在东北的发展状况第49-56页
第二章 日伪宗教管理与教化统治机构及措施第56-75页
 一、宗教管理与教化统治机构第56-67页
  (一) 文教行政机构第56-59页
  (二) 警宪与特务——宗教管理与教化统治强力工具第59-63页
  (三) 协和会——宗教管理与教化统治协力机关第63-67页
 二、宗教管理与教化统治机构的政策措施第67-75页
  (一) 法令与条例第67-69页
  (二) 警察与特务的活动第69-71页
  (三) 协和会的罪恶活动第71-75页
第三章 日伪政权对宗教采取的政策第75-113页
 一、对佛教采取的政策第75-83页
  (一) 伪满洲国佛教护法会和佛教总会第75-77页
  (二) 关东军利用佛教在长白山区开展宣抚活动第77-78页
  (三) 伪满佛教总会对监狱犯人进行“教诲”第78-79页
  (四) 修建露天观音圣场第79-80页
  (五) 拉拢佛教上层人士及其反动活动第80-83页
 二、对道教采取的政策第83-86页
  (一) 日伪对道教统治概况第83-84页
  (二) 日伪控制道教的步骤第84-86页
 三、对喇嘛教采取的政策第86-89页
  (一) 整顿喇嘛教与成立喇嘛教宗团第86-87页
  (二) 喇嘛教宗团下划分的教区第87-89页
 四、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政策第89-93页
  (一) 日伪对伊斯兰教的渗透与对穆斯林的利诱第89-90页
  (二) 日伪对伊斯兰教的控制与对穆斯林的监督第90-92页
  (三) 日伪对东北伊斯兰教徒的奴役第92-93页
 五、对基督教采取的政策第93-102页
  (一) 对基督教的压制与迫害第94-96页
  (二) 对基督教的控制与利用第96-102页
 六、对天主教采取的政策第102-106页
  (一) 日伪政权对待天主教之策略第102-103页
  (二) 天主教上层人士的亲日反动行径第103-104页
  (三) 日伪政权对天主教的怀疑与监视第104-106页
 七、对东正教采取的政策第106-108页
  (一) 对东正教的利用与管制第106-107页
  (二) 管理东正教后期遭遇的抵制第107-108页
 八、对民间宗教与教化团体采取的政策第108-113页
  (一) 渗透与转变型第108-109页
  (二) 操纵与控制型第109-110页
  (三) 放纵与利用型第110-111页
  (四) 取缔与镇压型第111页
  (五) 默许与监视型第111-113页
第四章 文化移植的策略与途径第113-134页
 一、日本对“满洲”的移民第113-120页
  (一) “武装移民”第113-115页
  (二) “百万户移民”第115-120页
 二、日本殖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第120-129页
  (一) 大兴孔教第121-123页
  (二) 表彰“孝子节妇”第123-125页
  (三) 鼓吹“王道政治”第125-129页
 三、“皇道”化的渗透与转变第129-134页
  (一) 日本的“天皇”与“皇道”第129-130页
  (二) 由“王道”走向“皇道”第130-134页
第五章 日本神道对中国东北的文化侵略第134-158页
 一、日本神道教第134-141页
  (一) 日本神道发展要略第134-136页
  (二) “国家神道”历程与“军国主义”思想第136-141页
 二、日本神道的入侵与推行第141-149页
  (一) 日本神道的植入第142-146页
  (二) 日本神道教的推行第146-149页
 三、神道教侵略特征分析第149-158页
  (一) 神道教入侵东北的变异发展第150-152页
  (二) 神道教在“九·一八”后殖民色彩更为浓重第152-155页
  (三) 强行推崇“惟神之道”第155-158页
第六章 日本对中国东北精神领域侵略的评价第158-177页
 一、精神领域纳中国东北入日本版图之分析第158-161页
  (一) 削弱东北民众的国家民族意识与固有价值观念第158-159页
  (二) 教化东北民众成为日帝“忠良皇民”第159-161页
 二、伪满“建国精神”之剖释第161-167页
  (一) 伪满“建国精神”的“发展”与“完善”第161-162页
  (二) 关于“日满不可分关系”之剖析第162-163页
  (三) 关于“民族协和”之剖析第163-164页
  (四) 关于“王道乐土”之剖析第164-165页
  (五) 关于“道义世界”之剖析第165-167页
 三、“满洲移民”与“文化利用”之影响第167-171页
  (一) “满洲移民”所造成的影响第167-169页
  (二) “文化利用”所造成的影响第169-171页
 四、宗教管理与教化统治之评价第171-177页
  (一) 宗教管理评价第171-174页
  (二) 教化统治评价第174-177页
结论第177-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88页
后记第188-189页
附录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
下一篇: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