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 第18-19页 |
2 我国高校整体式教学楼概况 | 第19-33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 出现的背景 | 第19-20页 |
·大规模的招生的现状与趋势 | 第19页 |
·旧有的建筑功能、形式与新需求的矛盾 | 第19-20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 设计的宏观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高等教育结构变化 | 第20-21页 |
·高等教育职能变化 | 第21-22页 |
·高等教育理念变化 | 第22-23页 |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论的影响 | 第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的特点和优点 | 第24-27页 |
·整体化教学的特点 | 第24-26页 |
·整体式教学楼的优点 | 第26-27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 布局特点 | 第27-31页 |
·点状空间布局 | 第27-28页 |
·组团型布局 | 第28页 |
·网格型布局 | 第28-29页 |
·线状布局 | 第29-30页 |
·辐射式布局 | 第30页 |
·组合式布局 | 第30页 |
·巨构式布局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3页 |
3 整体式教学楼群外部空间尺度研究 | 第33-47页 |
·空间尺度研究 | 第33-34页 |
·尺度的概念 | 第33页 |
·尺度的分级与建筑尺度 | 第33-34页 |
·教学楼外部空间研究 | 第34-39页 |
·外部空间 | 第34-35页 |
·校园外部空间 | 第35-36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的外部空间 | 第36-37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外部空间的作用 | 第37页 |
·当前高校新建整体式教学楼外部空间现状分析 | 第37-39页 |
·教学楼外部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5页 |
·学校的规模 | 第39页 |
·大学生的行为因素 | 第39-41页 |
·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 第41-43页 |
·生理特征因素 | 第43-44页 |
·空间的尺度比例——宽与高的比(D/H)和围合界面参数 | 第44-45页 |
·气候因素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4.典型教学楼案例调查研究 | 第47-79页 |
·我国当前部分新建高等校园教学楼概括 | 第47-48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和研究方法 | 第48-52页 |
·案例对象的确定 | 第48-49页 |
·案例调查方法 | 第49页 |
·整体式教学楼外部空间尺度分析 | 第49-52页 |
·案例一: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教学楼 | 第52-56页 |
·案例概况 | 第52-53页 |
·空间规模分析 | 第53页 |
·教学楼外部空间分析 | 第53-56页 |
·实例二——广州药科大学整体式教学楼 | 第56-60页 |
·案例概况 | 第56页 |
·空间距离分析 | 第56-57页 |
·教学楼外部空间分析 | 第57-60页 |
·实例三——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 | 第60-63页 |
·案例概况 | 第60页 |
·空间距离分析 | 第60-61页 |
·教学楼外部空间分析 | 第61-63页 |
·实例四——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 | 第63-65页 |
·案例概况 | 第63页 |
·空间距离分析 | 第63-64页 |
·外部空间分析 | 第64-65页 |
·实例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第65-71页 |
·案例概况 | 第65-66页 |
·空间距离分析 | 第66页 |
·公共教学区教学楼外部空间分析 | 第66-67页 |
·使用者评价 | 第67-71页 |
·实例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区 | 第71-77页 |
·案例概况 | 第71-72页 |
·空间规模分析 | 第72页 |
·外部空间尺度分析 | 第72-73页 |
·使用者评价 | 第73-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5 整体式教学楼空间尺度控制优化策略研究 | 第79-87页 |
·教学区与宿舍区合理空间距离控制 | 第79-81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设计策略 | 第81-82页 |
·整体式教学楼群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 第82-85页 |
·外部空间比例和围合界面参数控制 | 第82-83页 |
·外部空间层次性设计 | 第83-84页 |
·外部空间环境细部设计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6 结语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附录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