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区域视野下的中国史研究 | 第10-19页 |
一、"区域"研究概述 | 第10-13页 |
二、数省交界:区域视野的明清山区开发研究 | 第13-15页 |
三、核心与边缘:近年来民族研究的新取向 | 第15-18页 |
四、作为研究对象的武陵山区 | 第18-19页 |
第二节、明清地方行政制度与管理体制的研究 | 第19-23页 |
一、明清民族地区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的意义 | 第19-21页 |
二、过程与关系:强调历史场景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管理体制研究 | 第21-23页 |
第三节、研究的几点说明 | 第23-26页 |
一、研究的空间范围 | 第24页 |
二、研究的时间断限:1368——1911 | 第24-26页 |
第一章 地理环境、区域控制与行政格局 | 第26-43页 |
第一节、武陵山区的环境、区位与民族 | 第26-31页 |
一、山脉与水系 | 第26-28页 |
二、区位 | 第28-30页 |
三、族群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卫所、驿路与区域控制 | 第31-43页 |
一、控御武陵的大框架:驿道 | 第32-35页 |
二、钳制土司的军事据点:卫所 | 第35-40页 |
三、卫所、驿道与区域控制 | 第40-43页 |
第二章 "其道在于羁縻":明代土司制度演化(1368—1644) | 第43-72页 |
第一节 明以前对武陵山区的经营 | 第43-48页 |
一、"羁縻"的含义 | 第43-45页 |
二、明以前对武陵山区的经营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中的明代土司制度 | 第48-66页 |
一、归附、梗化与裁废:洪武时期朝廷与土司关系的主旋律 | 第48-51页 |
二、招谕、重置与定制:永、宣时期土司制度的成熟与完备 | 第51-60页 |
三、永乐、宣德间土司制度的规范化 | 第60-63页 |
四、国家与地方规范关系下的基本义务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关于明代土司制度的几个问题 | 第66-72页 |
一、土职世袭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及制度安排 | 第66-68页 |
二、土职衙门的流官 | 第68-69页 |
三、土职管理的流官化 | 第69-72页 |
第三章、"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制度演化(1644—1735)——以容美土司为中心 | 第72-101页 |
第一节 王朝鼎革之际的命运:容美在明、清与"流寇"之间 | 第72-84页 |
一、括充领地 | 第73-76页 |
二、从拥明到归清 | 第76-84页 |
第二节 清代土司与"改土归流" | 第84-99页 |
一、渐臻鼎盛:田舜年与容美的发展 | 第84-91页 |
二、覆亡之路:田旼如与容美改流 | 第91-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郡县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以澧州西北地区为例 | 第101-118页 |
第一节、明初澧州地区卫所设置过程 | 第102-105页 |
第二节、九溪、永定二卫及其属所的性质 | 第105-108页 |
第三节、清代九溪、永定二卫的州县化变革 | 第108-111页 |
第四节、安福县的设置与湘西北地区州县管理体制的初步确立 | 第111-112页 |
第五节、永定县的增置与湘西北地区州县管理体制的最终确立 | 第112-116页 |
一、九溪、永定二卫的舆地特征与安福县的设置 | 第113-114页 |
二、永定县的设置与州县之间土地调整索隐 | 第114-116页 |
小结:卫所制度在澧州地区地方管理体制变革中的意义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之间的空间冲突——以赋役制度为中心分析 | 第118-140页 |
第一节、明以前的赋役制度与边界冲突 | 第118-125页 |
一、诸蛮赋税的起源与冲突 | 第118-119页 |
二、省地与蛮夷之界 | 第119-125页 |
第二节、从赋役制度看土司与郡县的冲突 | 第125-133页 |
一、容美与巴东之间的疆界冲突 | 第125-130页 |
二、容美与长阳之间的田土纠葛 | 第130-133页 |
第三节、从赋役制度看卫所与郡县的冲突 | 第133-139页 |
一、慈利县"军买民田粮米" | 第134-135页 |
二、麻寮所"隘粮"与地方赋役规避 | 第135-137页 |
三、石门县田土管理与赋役征收的困境 | 第137-139页 |
小结 | 第139-140页 |
第六章 赋役、移民与郡县制度 | 第140-153页 |
第一节 土司社会的悄然变化 | 第140-145页 |
一、顾彩眼中的容美印象 | 第140-143页 |
二、改土归流前的山区移民 | 第143-145页 |
第二节 从"额以赋役"到"任土作贡" | 第145-149页 |
一、覃二哈的传说 | 第146-147页 |
二、"任土作贡" | 第147-149页 |
第三节 、从防扼蛮寇到客民入山 | 第149-151页 |
一、土地买卖与汉土之界 | 第149-150页 |
二、客民入山与赋役制度变革 | 第150-151页 |
第四节 山区移民与郡县行政事务的复杂化 | 第151-153页 |
结语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