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高电压技术论文--高电压绝缘技术论文

不同海拔高度下棒—板间隙临界半径对比和海拔校正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引言第7-13页
   ·高海拔电网建设的需求第8-9页
   ·长空气间隙放电的特性第9-10页
   ·影响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因素第10-12页
     ·决定电场瞬时变化的电气参数第10页
     ·决定电场空间分布的电极结构的几何参数第10-11页
     ·决定气体状态的气象因素第11-12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第12-13页
第2章 棒-板长空气间隙放电的研究第13-19页
   ·棒-板电极长空气间隙放电过程第13-14页
   ·棒-板间隙击穿电压经验公式第14-16页
   ·操作冲击下棒-板长间隙放电电压的特点第16-18页
   ·50%破坏性放电电压试验方法第18-19页
     ·多级法第18页
     ·升降法第18-19页
第3章 棒端部结构对放电电压的影响第19-25页
   ·国内外关于棒端部形状的研究第19-21页
   ·国内外关于棒-板间隙临界半径的研究第21-25页
第4章 海拔高度对放电电压的影响第25-35页
   ·国内外空气间隙放电的高海拔校正标准及其校正方法第25-30页
     ·IEC 60060-1:1989《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及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第25-28页
     ·GB 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第28页
     ·IEC60071-2:1996《绝缘配合第2部分:应用指南》第28-29页
     ·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第29-30页
   ·海拔对空气间隙放电特性的影响第30-31页
   ·国内外关于海拔校正的研究第31-35页
第5章 北京不同棒端部结构试验研究第35-48页
   ·不同棒端部形状下放电电压对比第35-40页
     ·试验方法第35-3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36-39页
     ·小结第39-40页
   ·不同端部球直径下放电电压对比第40-43页
     ·试验方法第40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0-42页
     ·临界半径的计算第42-43页
   ·起晕电压与击穿电压之间的关系第43-48页
第6章 西宁和羊八井临界半径试验研究第48-60页
   ·西宁临界半径试验研究第48-5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8-49页
     ·西宁地区临界半径的计算第49-50页
     ·西宁起晕电压与击穿电压关系第50-51页
   ·羊八井地区临界半径试验研究第51-56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2-53页
     ·西藏地区临界半径的计算第53-54页
     ·西藏起晕电压与击穿电压关系第54-56页
   ·三地临界半径的对比第56-60页
第7章 棒-板间隙放电电压海拔校正第60-68页
   ·与现有校正方法的对比第60-64页
     ·贵阳棒-板间隙试验第60-61页
     ·四地棒-板间隙试验数据及校正第61-64页
   ·主要考虑气压变化的海拔校正方法第64-68页
第8章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电厂实时运行绩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多功能IED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