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FPGA协议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协议转换器简介 | 第12-16页 |
·串口的历史和发展 | 第13-14页 |
·协议转换器的发展 | 第14-15页 |
·协议转换器的功能和分类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18-42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核心板的设计 | 第20-26页 |
·S3C44BO-X简介 | 第20-21页 |
·FLASH电路 | 第21-23页 |
·SDRAM电路 | 第23-25页 |
·复位电路 | 第25-26页 |
·扩展板的设计 | 第26-40页 |
·网络通讯模块 | 第26-30页 |
·FPGA模块 | 第30-33页 |
·键盘控制模块 | 第33-34页 |
·液晶控制模块 | 第34-35页 |
·串口通信模块 | 第35-36页 |
·JTAG模块 | 第36-39页 |
·电源管理模块 | 第39-40页 |
·PCB设计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多路并行独立串口的FPGA实现 | 第42-58页 |
·FPGA的开发流程 | 第42-47页 |
·电路设计 | 第43页 |
·设计输入 | 第43-44页 |
·功能仿真 | 第44页 |
·综合优化 | 第44-45页 |
·综合后仿真 | 第45页 |
·实现 | 第45-46页 |
·布线后仿真 | 第46页 |
·板级仿真 | 第46页 |
·芯片编程和调试 | 第46-47页 |
·Quartus及VHDL语言 | 第47页 |
·多路并行独立串口的实现 | 第47-55页 |
·UART简介 | 第48页 |
·UART模块设计 | 第48-50页 |
·带缓冲区的UART模块设计 | 第50-54页 |
·上层控制的设计 | 第54-55页 |
·结果仿真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第四章 uC/OS-Ⅱ和协议栈在ARM中的实现 | 第58-68页 |
·uC/OS-Ⅱ简介 | 第58-59页 |
·uC/OS-Ⅱ的移植 | 第59-63页 |
·OS CPU.H | 第59-61页 |
·OS CPU C.C | 第61页 |
·OS CPU A.ASM | 第61-63页 |
·协议栈在ARM中的实现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设计 | 第68-82页 |
·ADT简介 | 第68-69页 |
·驱动程序设计 | 第69-74页 |
·键盘驱动 | 第69页 |
·LCD驱动 | 第69-71页 |
·网卡驱动 | 第71-73页 |
·FPGA数据的读写控制 | 第73-74页 |
·应用程序设计 | 第74-80页 |
·系统初始化 | 第74-76页 |
·中断处理 | 第76-77页 |
·任务的建立 | 第77-78页 |
·系统的主函数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调试与实验 | 第82-86页 |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第82-84页 |
·硬件问题 | 第82页 |
·软件问题 | 第82-83页 |
·FPGA问题 | 第83-84页 |
·实验结果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6页 |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2-94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4-95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