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储层缝洞预测方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13-14页 |
第2章 粗糙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14-21页 |
·粗糙集理论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知识表达系统 | 第15-16页 |
·粗糙集的上近似、下近似和范畴 | 第16-17页 |
·连续属性的离散和约简 | 第17-19页 |
·连续属性离散 | 第17页 |
·属性约简与核 | 第17-19页 |
·差别矩阵与差别函数 | 第19-21页 |
第3章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1-29页 |
·支持向量分类机 | 第21-24页 |
·线性支持向量分类机 | 第21-23页 |
·非线性支持向量分类机 | 第23-24页 |
·支持向量回归机 | 第24-27页 |
·ε-支持向量回归 | 第24-26页 |
·ν-支持向量回归 | 第26-27页 |
·特征空间映射与核函数 | 第27-28页 |
·特征空间映射 | 第27页 |
·Mercer条件 | 第27页 |
·核函数 | 第27-28页 |
·支持向量机的实现 | 第28-29页 |
第4章 地震属性优化 | 第29-35页 |
·地震属性的概念及分类 | 第29-30页 |
·地震属性的提取 | 第30-32页 |
·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 | 第30-31页 |
·频率地震属性的提取 | 第31-32页 |
·地震属性的优化 | 第32-35页 |
·地震属性优化问题 | 第32-33页 |
·地震属性优化方法 | 第33-35页 |
第5章 伊朗卡山区块地质背景 | 第35-50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35-36页 |
·勘探概况 | 第36-37页 |
·地层特征 | 第37-39页 |
·构造特征 | 第39-41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41-50页 |
·沉积环境 | 第42-45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45页 |
·储集空间类型 | 第45-48页 |
·储集空间结构 | 第48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8-50页 |
第6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储层缝洞预测模型及应用 | 第50-78页 |
·缝洞性储层类别划分 | 第50-52页 |
·地震数据处理 | 第52-56页 |
·地震资料及范围 | 第52-53页 |
·地震测网及井位分布 | 第53页 |
·工区坐标建立 | 第53-54页 |
·地震属性提取 | 第54-55页 |
·数据样本生成 | 第55-56页 |
·粗糙支持向量机 | 第56-59页 |
·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结合 | 第56-57页 |
·粗糙支持向量机的建模方法 | 第57-59页 |
·Kashan区块储层缝洞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 第59-78页 |
·样本数据的标准化 | 第59-60页 |
·样本数据的离散化 | 第60-62页 |
·属性约简 | 第62页 |
·储层缝洞预测模型构建 | 第62-72页 |
·储层缝洞预测模型的应用 | 第72-76页 |
·储层缝洞预测结果评述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