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储层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成岩作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9页 |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6-17页 |
·须家河组地层特征 | 第17-20页 |
·须家河组一段(T_3x~1) | 第18页 |
·须家河组二段(T_3x~2) | 第18页 |
·须家河组三段(T_3x~3) | 第18页 |
·须家河组四段(T_3x~4) | 第18-19页 |
·须家河组五段(T_3x~5) | 第19页 |
·须家河组六段(T_3x~6) | 第19-20页 |
·区域沉积特征 | 第20-29页 |
·物源方向与源区母岩特征 | 第20-23页 |
·沉积体系与砂体展布特征 | 第23-29页 |
第3章 储集砂岩特征 | 第29-51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9-36页 |
·砂岩类型 | 第29-32页 |
·储层主要岩石类型特征 | 第32-36页 |
·储集砂岩孔隙及结构特征 | 第36-42页 |
·孔隙类型 | 第36-39页 |
·储层的孔隙含量及分布情况 | 第39-40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0-42页 |
·储集砂岩物性特征 | 第42-48页 |
·储层总体物性特征 | 第42页 |
·主要储层段物性特征 | 第42-45页 |
·储层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 | 第45-48页 |
·裂缝分布特征 | 第48-51页 |
第4章 储集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 第51-59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51-54页 |
·压实作用 | 第51页 |
·胶结作用 | 第51-52页 |
·交代作用 | 第52页 |
·溶蚀作用 | 第52-54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54-55页 |
·不同成岩阶段的流体和孔隙演化特征 | 第55-57页 |
·同生阶段 | 第55页 |
·早成岩阶段 | 第55-56页 |
·中成岩阶段 | 第56-57页 |
·成岩相 | 第57-59页 |
第5章 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 | 第59-74页 |
·沉积微相对岩石物性的影响 | 第59-63页 |
·岩石类型、结构、孔隙对岩石物性的影响 | 第63-66页 |
·石英颗粒 | 第63-64页 |
·长石碎屑 | 第64页 |
·岩屑 | 第64页 |
·杂基 | 第64-65页 |
·粒度 | 第65-66页 |
·成岩作用对岩石物性的影响 | 第66-69页 |
·压实作用的影响 | 第67页 |
·胶结(交代)作用的影响 | 第67-68页 |
·溶蚀作用对改变储集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构造破裂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9页 |
·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 第69-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9-80页 |
图版Ⅰ | 第80-81页 |
图版Ⅱ | 第81-82页 |
图版Ⅲ | 第82-83页 |
图版IV | 第83-84页 |
图版Ⅴ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