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4页 |
1 生物固氮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生物固氮 | 第12-14页 |
·生物固氮主要类型 | 第14-16页 |
2 附生物固氮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附生物研究 | 第16-17页 |
·附生物固氮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3 生物固氮研究方法的进展 | 第18-21页 |
4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生物固氮物种 | 第21-23页 |
5 研究思路、目的和创新点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 | 第24-27页 |
1 哀牢山气候、植被概况 | 第24页 |
2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概况 | 第24-25页 |
3 样地概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乙炔还原法与~(15)N自然丰度法的方法研究 | 第27-53页 |
1 乙炔还原法研究附生物固氮 | 第27-46页 |
·乙炔还原法中色谱准备工作 | 第27-33页 |
·乙炔还原法测定附生物固氮能力的预备实验 | 第33-46页 |
2 ~(15)N自然丰度法研究附生物固氮 | 第46-51页 |
·样品采集 | 第46-47页 |
·~(15)N自然丰度法 | 第47-48页 |
·~(15)N自然丰度法测定结果和分析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3 总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附生物的固氮能力 | 第53-9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附生物样品采集 | 第53-54页 |
·乙炔还原法测定附生物固氮能力 | 第54-55页 |
·附生物蓄水能力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2 附生物样品中苔藓植物物种鉴定结果和分析 | 第56-60页 |
·下层样品中苔藓植物物种鉴定结果和分析 | 第56-58页 |
·上层附生物中苔藓植物鉴定结果和分析 | 第58-60页 |
3 附生物固氮能力干雨季测定结果和分析 | 第60-73页 |
·干季测定结果和分析 | 第60-63页 |
·雨季测定结果和分析 | 第63-65页 |
·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季节变化 | 第65-67页 |
·降水对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和分析 | 第67-73页 |
4 附生物含水率干雨季变化及其对固氮能力的影响 | 第73-87页 |
·附生物持水能力分析 | 第74-79页 |
·附生物自然含水率 | 第79-87页 |
5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地表附生苔藓植物固氮能力 | 第87-89页 |
6 讨论 | 第89-96页 |
·附生物固氮能力季节变化测定中样品的采集 | 第89-90页 |
·样品中附生苔藓植物的物种情况 | 第90-91页 |
·附生物固氮能力变化范围推算 | 第91-92页 |
·干雨季测定中降水对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 | 第92-94页 |
·附生物的吸水能力及含水率与固氮能力的关系 | 第94-96页 |
第五章 影响附生物固氮能力因素分析 | 第96-118页 |
1 不同水分处理下附生物的固氮能力 | 第96-103页 |
·水分处理实验设计 | 第97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97-103页 |
2 不同黑暗处理下附生物固氮能力 | 第103-105页 |
·黑暗处理实验设计 | 第103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103-105页 |
3 不同寄主树种附生物固氮能力 | 第105-108页 |
·不同树种实验设计 | 第105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105-108页 |
4 固氮能力与附生物物种的关系 | 第108-112页 |
·物种和所占比重变化实验设计 | 第108-110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110-112页 |
5 固氮能力和不同样地间的关系 | 第112-114页 |
6 讨论 | 第114-118页 |
·水分对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 | 第114页 |
·黑暗对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附生物寄主树木、采集样地与固氮能力的关系 | 第115-116页 |
·采集样品中物种构成变化对固氮能力的影响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118-124页 |
1. 附生物固氮能力研究方法的比较 | 第118页 |
2. 附生物物种情况讨论 | 第118-119页 |
3. 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变化范围 | 第119-120页 |
4. 水分是影响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关键因素 | 第120-121页 |
5. 其他影响附生物固氮能力的因素 | 第121-122页 |
6. 附生物生物固氮能力的贡献 | 第122-12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9页 |
附件 哀牢山桤木根瘤固氮能力研究 | 第149-159页 |
学习期间撰写和发表文章目录 | 第159-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