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9-11页 |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 第9页 |
·环境中镉残留的危害 | 第9-10页 |
·镉残留污染的现状 | 第10-11页 |
·重金属残留的传统检测方法 | 第11-13页 |
·重金属快速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重金属酶免疫分析技术及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荧光偏振免疫检测 | 第15页 |
·一步竞争性免疫检测法 | 第15-16页 |
·间接竞争性ELISA 检测法 | 第16页 |
·KinExA 免疫检测法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2页 |
第二章 Cd~(2+)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分析检测 | 第22-39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5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页 |
·试验中相关试剂配制 | 第23-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25页 |
·人工抗原的检测 | 第25-2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螯合剂的选择及人工抗原合成 | 第26-27页 |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27-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双功能螯合剂的选择 | 第34-35页 |
·载体蛋白质的选择 | 第35页 |
·人工抗原合成过程中反应量的控制 | 第35页 |
·人工抗原的合成方法 | 第35页 |
·人工抗原的鉴定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第三章 Cd~(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39-55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动物及试验用细胞 | 第40页 |
·试验中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40-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小鼠免疫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42-43页 |
·抗血清效价及特异性检测 | 第43页 |
·细胞融合 | 第43-44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 | 第44-45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第45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45-46页 |
·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小鼠免疫及抗血清的检测 | 第47-48页 |
·细胞融合结果 | 第48页 |
·阳性孔的筛选与亚克隆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单抗类型的鉴定 | 第49-50页 |
·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测定 | 第50页 |
·讨论 | 第50-54页 |
·小鼠免疫及抗血清的制备 | 第50-51页 |
·细胞融合 | 第51-52页 |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 | 第52页 |
·杂交瘤细胞的冷冻与复苏 | 第52-53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53页 |
·腹水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四章 ELISA 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55-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固相载体的选择 | 第55页 |
·包被抗原温度、时间的选择 | 第55页 |
·抗原、抗体的最佳反应浓度的确定 | 第55页 |
·封闭试剂的选择 | 第55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固相载体的对比结果 | 第56页 |
·抗原包被温度、时间的确定 | 第56-57页 |
·抗原抗体最佳反应浓度的确定 | 第57页 |
·封闭试剂的选择 | 第57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与分析 | 第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59-61页 |
常用名词缩略表 | 第61-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投稿的论文/专利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