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家系统的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控制系统研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焊接的专家系统 | 第12-14页 |
·专家系统概述 | 第12-13页 |
·专家系统在焊接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目前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焊接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管道全位置焊接在国内外生产和发展的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全位置自动焊接系统介绍 | 第16-19页 |
·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设备构成 | 第16-18页 |
·机械系统 | 第17页 |
·焊接电源 | 第17页 |
·控制系统 | 第17-18页 |
·全位置自动焊接装置的用途及特点 | 第18-19页 |
第3章 焊接专家系统的整体构建 | 第19-29页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9页 |
·知识库的设计 | 第19-21页 |
·知识库的来源 | 第19-20页 |
·知识的表示 | 第20页 |
·知识库设计 | 第20-21页 |
·推理规则库的建立 | 第21-23页 |
·推理方法 | 第21-22页 |
·控制方法 | 第22-23页 |
·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 第23-25页 |
·数据库概述 | 第24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4-25页 |
·人机界面的设计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9-52页 |
·硬件电路设计原则 | 第29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 | 第29-30页 |
·微处理器单元 | 第30-31页 |
·基本配置单元 | 第31-33页 |
·复位电路 | 第31-32页 |
·振荡器电路 | 第32-33页 |
·串行通讯的设计 | 第33-38页 |
·串行接口电路 | 第34-36页 |
·总线标准 | 第36-37页 |
·通讯协议 | 第37页 |
·系统的通讯过程 | 第37-38页 |
·焊接电源控制接口设计 | 第38-39页 |
·启动控制电路 | 第38-39页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39页 |
·数据转换电路的设计 | 第39-43页 |
·A/D接口电路 | 第39-42页 |
·D/A接口电路 | 第42-43页 |
·电机控制设计 | 第43-49页 |
·电机的调速系统 | 第43-48页 |
·PWM驱动接口设计 | 第48-49页 |
·系统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 第49-51页 |
·抑制干扰源 | 第49-50页 |
·切断传播路径 | 第50页 |
·提高敏感元件的抗干扰性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2-63页 |
·C8051F020的开发环境 | 第52-53页 |
·IDE软件平台 | 第52页 |
·IDE软件使用 | 第52-53页 |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3-60页 |
·焊接控制主程序 | 第53-54页 |
·PWM产生子程序 | 第54-55页 |
·电机测速子程序 | 第55-56页 |
·A/D中断处理子程序 | 第56-57页 |
·数字PI控制 | 第57-60页 |
·软件的抗干扰性设计 | 第60-61页 |
·开关量输入/输出的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61页 |
·指令冗余 | 第61页 |
·软件陷阱 | 第61页 |
·程序运行监控系统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系统调试 | 第63-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硬件电路的测试方法 | 第63页 |
·软件的测试方法 | 第63页 |
·软件测试 | 第63-66页 |
·软件调试 | 第64页 |
·硬件模拟仿真调试结果 | 第64-66页 |
·硬件调试 | 第66-69页 |
·PWM发生及脉宽调试 | 第66-68页 |
·模拟量采集功能调试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