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诏安八仙茶品质改良加工技术研究

缩写词第1-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9页
   ·诏安八仙茶的选育与品种性状第12页
   ·诏安八仙茶推广应用现状第12页
   ·诏安八仙茶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及遇到的技术难题第12-13页
   ·提高乌龙茶品质的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第13-15页
     ·萎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页
     ·做青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5页
   ·红茶加工技术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萎凋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第15-16页
     ·发酵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第16-17页
     ·干燥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第17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创新之处第17-19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7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二章 诏安八仙乌龙茶加工技术与品质关系第19-48页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供试材料第19页
     ·试验设备与仪器第19页
     ·试验设计第19-20页
     ·采样与测定方法第20-22页
     ·感官审评鉴定方法第22-23页
     ·数据分析处理第23页
   ·不同晒青程度试验结果分析第23-30页
     ·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第23-27页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第27-29页
     ·毛茶生化品质模糊评判分析第29-30页
   ·不同晾青时间试验结果分析第30-37页
     ·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第30-35页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第35-36页
     ·毛茶生化品质模糊评判分析第36-37页
   ·晒青与做青温度和晾青时间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37-46页
     ·做青叶水分变化第37-39页
     ·叶温变化第39-40页
     ·做青叶化学成分比较第40页
     ·毛茶化学成分分析第40-41页
     ·晒青和做青各因素和水平分析第41-43页
     ·毛茶感官品质比较第43-45页
     ·毛茶生化品质模糊评判分析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诏安八仙红茶加工技术与品质关系第48-70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供试材料第48页
     ·试验设计第48-49页
     ·采样与测定方法第49-50页
     ·感官审评鉴定方法第50页
     ·其他参见“2.1 材料与方法”第50页
   ·冷冻萎凋处理结果分析第50-56页
     ·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第50-51页
     ·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第51-54页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第54-56页
   ·做青处理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第56-62页
     ·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第56-57页
     ·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第57-60页
     ·毛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分析第60-62页
   ·萎凋程度与发酵温度和时间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62-68页
     ·萎凋叶化学成分比较第62-63页
     ·发酵叶化学成分比较第63页
     ·毛茶化学成分比较第63-64页
     ·萎凋和发酵各因素和水平分析第64-67页
     ·毛茶感官品质比较第67-68页
   ·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70-74页
   ·不同晒青程度处理对八仙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第70页
   ·不同晾青程度处理对八仙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第70-71页
   ·晒青程度与做青温度和晾青时间正交处理对八仙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第71页
   ·冷冻萎凋处理对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第71-72页
   ·做青处理对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第72页
   ·萎凋程度与发酵温度和时间正交处理对八仙红茶品质的影响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第79-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叶片形态和EST-SSR茶树遗传多样性与遗传演化研究
下一篇:反义Lox-3基因转化籼稻的遗传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