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 第10-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茶树分类 | 第10-11页 |
·形态学水平演化 | 第11-13页 |
·茶树细胞学水平的演化 | 第13页 |
·生物化学水平的演化 | 第13-15页 |
·分子水平的演化 | 第15-16页 |
·SSR 在植物遗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茶树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及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叶片形态学的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9-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叶片形态学性状及定义 | 第20-21页 |
·数据标准化及统计分析 | 第21页 |
·数据标准化 | 第21页 |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叶片表型性状的频率分布 | 第21-22页 |
·全部材料叶片性状的变异情况 | 第22-23页 |
·不同地区叶片表型性状变异比较 | 第23-24页 |
·不同地区叶片表型性状的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 第24-25页 |
·不同类型茶树资源的叶片表型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 | 第25-26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6-28页 |
·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 | 第26-27页 |
·不同地区叶片变异比较 | 第27页 |
·不同地区叶片表型的Shannon-weaver 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 | 第27页 |
·不同类型资源间的叶片表型的变异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EST-SSR 标记的茶树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演化研究 | 第28-56页 |
·试验材料 | 第28-31页 |
·茶树品种材料 | 第28-30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页 |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第30-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DNA 的提取 | 第31页 |
·引物退火温度的检测及多态性筛选 | 第31-32页 |
·PCR 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32-3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51页 |
·DNA 质量 | 第34页 |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34-36页 |
·多态引物的扩增结果 | 第36-40页 |
·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遗传结构分析 | 第41-43页 |
·地区间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演化关系分析 | 第43-46页 |
·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 | 第46-50页 |
·不同类型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 | 第50-51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1-56页 |
·DNA 提取 | 第51-52页 |
·胶片的银染与条带的判读 | 第52页 |
·EST-SSR 引物筛选 | 第52页 |
·多态引物的扩增结果 | 第52-53页 |
·各地区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 第53页 |
·地区间亲缘演化关系分析 | 第53-54页 |
·地区间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 | 第54页 |
·不同类型资源间的遗传水平和遗传分化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 | 第56页 |
·地区间和类型间叶片变异程度 | 第56-57页 |
·地区间聚类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 | 第57页 |
·不同地区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演化关系 | 第57页 |
·地区间和类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更多SSR 标记的开发和利用 | 第58页 |
·进一步深入研究茶树分类 | 第58页 |
·进一步明确茶树起源中心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