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20页 |
一、诗人菲利普·拉金 | 第12-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 第17-20页 |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城市话语 | 第20-66页 |
第一节 拉金与城市漫游者 | 第20-28页 |
一、城市漫游者的界定 | 第20-23页 |
二、法国文学对拉金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拉金与波德莱尔 | 第24-28页 |
第二节 拉金与城市漫游者生活方式 | 第28-43页 |
一、工作是"癞蛤蟆" | 第28-37页 |
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商品的伦理导向 | 第37-43页 |
第三节 空间叙述与城市空间 | 第43-49页 |
一、拉金诗歌的空间叙述 | 第44-45页 |
二、拉金诗歌中的城市空间 | 第45-49页 |
第四节 拉金诗歌的话语 | 第49-66页 |
一、拉金诗歌的宗教话语 | 第50-53页 |
二、拉金的政治话语 | 第53-59页 |
三、拉金的艺术话语 | 第59-66页 |
第二章 城市人群 | 第66-108页 |
第一节 拉金诗歌与"人群"理论 | 第66-76页 |
一、"人群"的定义 | 第67-70页 |
二、城市"人群"的伦理 | 第70-72页 |
三、人群与叙述角度 | 第72-76页 |
第二节 拉金诗歌中城市人群的伦理属性 | 第76-87页 |
一、平民百姓的平凡 | 第76-80页 |
二、艺术家的大众化 | 第80-84页 |
三、社会精英的虚伪 | 第84-87页 |
第三节 女性群体的艺术象征及伦理表达 | 第87-108页 |
一、《北方的船》的处女缪斯幻象 | 第88-94页 |
二、《欺骗》中的薄命红颜原型 | 第94-102页 |
三、《降灵节婚礼》的邻家大婶群像 | 第102-108页 |
第三章 现代伦理重构:性爱与家庭 | 第108-162页 |
第一节 从虚无到现实的爱情观 | 第109-127页 |
一、《北方的船》中的怀疑主义爱情观 | 第109-114页 |
二、《受骗较少者》与《降灵节婚礼》中的浪漫情愫 | 第114-121页 |
三、晚期作品中的永恒之爱 | 第121-127页 |
第二节 性革命语境下的性伦理 | 第127-144页 |
一、"类同性恋"的性伦理隐含 | 第127-130页 |
二、性革命与性伦理重构 | 第130-137页 |
三、拉金的两性伦理观 | 第137-144页 |
第三节 现代婚姻家庭伦理 | 第144-162页 |
一、父母"把自己的缺陷填满你" | 第144-150页 |
二、"婚礼是愉快的葬礼" | 第150-155页 |
三、"家是多么的悲哀" | 第155-162页 |
第四章 生态伦理和城市文明 | 第162-199页 |
第一节 拉金与自然 | 第162-175页 |
一、大自然的轮回 | 第162-167页 |
二、自然物象的原型演绎 | 第167-175页 |
第二节 拉金的生态伦理 | 第175-184页 |
一、拉金的动物诗 | 第175-179页 |
二、生态平等的伦理 | 第179-184页 |
第三节 现代城市与生态危机 | 第184-199页 |
一、城市与自然的疏离 | 第184-187页 |
二、生态危机与生存危机 | 第187-191页 |
三、城市的理想乐园 | 第191-199页 |
结语 | 第199-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05页 |
后记 | 第205-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