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动力响应特性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土的动力学参数测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结构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 第13-17页 |
·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结构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学参数确定 | 第22-37页 |
·引言 | 第22页 |
·理想弹性土体的波动理论 | 第22-24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22-23页 |
·弹性波动方程式 | 第23-24页 |
·波动测试法的选取及原理 | 第24-30页 |
·波速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波速测试法的选择 | 第26-30页 |
·现场参数实测 | 第30-36页 |
·工点概况 | 第31页 |
·跨孔法 | 第31-33页 |
·下孔法 | 第33页 |
·跨孔法和下孔法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武广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实车试验 | 第37-57页 |
·概述 | 第37页 |
·试验概况 | 第37-41页 |
·试验工点概况 | 第37-38页 |
·测试元件埋设及采集仪器 | 第38-40页 |
·行车计划 | 第40-41页 |
·动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1-45页 |
·概述 | 第41-42页 |
·实测动应力结果 | 第42页 |
·动应力幅值随速度的变化规律 | 第42-44页 |
·动应力幅值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动位移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5-49页 |
·动位移测试结果 | 第45页 |
·动位移时程曲线 | 第45-46页 |
·动位移幅值随速度的变化 | 第46-47页 |
·动位移幅值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 第47-49页 |
·加速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加速度测试结果 | 第49页 |
·加速度时程曲线 | 第49-50页 |
·加速度幅值随速度的变化规律 | 第50-52页 |
·加速度幅值随深度的衰减规律 | 第52-53页 |
·振动速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3-55页 |
·振动速度测试结果 | 第53页 |
·振动速度时程曲线 | 第53-54页 |
·振动速度幅值随速度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振动速度幅值随深度的衰减规律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客运专线基床受力机理分析 | 第57-69页 |
·概述 | 第57页 |
·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的材料 | 第57-58页 |
·基床表层的材料 | 第57-58页 |
·基床底层的材料 | 第58页 |
·高速铁路路基内动应力 | 第58-61页 |
·规范法计算路基顶面动应力与实测值对比 | 第58-59页 |
·规范法与实测动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对比 | 第59-61页 |
·高速铁路基床层厚度的确定 | 第61-68页 |
·概述 | 第61-62页 |
·基床层厚度的确定 | 第62-63页 |
·基床表层厚度的确定 | 第63-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 第69-101页 |
·概述 | 第69页 |
·FLAC~(3D)计算原理 | 第69-79页 |
·有限差分的理论基础 | 第70-71页 |
·三维问题有限差分数值原理与方法 | 第71-77页 |
·FLAC本构模型 | 第77-79页 |
·高速列车移动荷载的模拟 | 第79-88页 |
·概述 | 第79-81页 |
·列车振动荷载的产生机理 | 第81-84页 |
·列车动力荷载的模拟方法 | 第84-88页 |
·列车荷载的模拟 | 第88页 |
·无砟轨道路基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88-93页 |
·三维有限差分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 第88-90页 |
·各结构层模拟方法 | 第90页 |
·本构模型及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90-91页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91-92页 |
·阻尼的选取 | 第92-93页 |
·路基结构动力响应分析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93-99页 |
·动应力对比 | 第93-94页 |
·动位移对比 | 第94-96页 |
·加速度对比 | 第96-98页 |
·振动速度对比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主要结论 | 第101-103页 |
·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