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文人·官员·社会变革--一个晚清地方官的生命史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绪论第12-17页
 一、写作的缘起及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此选题相关研究领域述略及写作意义第14-15页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及资料说明第15-17页
第一章 解释学语境下的柳堂第17-47页
 第一节 青云之志第18-28页
 第二节 宦游生涯第28-38页
 第三节 晚年济南生活第38-47页
第二章 柳堂与柳氏家族——一个近代北方家族的形成与变迁第47-81页
 第一节 柳氏家族的肇始第47-49页
 第二节 柳氏家族的坎坷发展第49-55页
 第三节 柳堂主持家务第55-60页
 第四节 从析居到析产第60-76页
 第五节 柳氏家族的衰落第76-81页
第三章 柳堂在山东的"政"与"治"第81-155页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山东官场扫描第81-87页
 第二节 柳堂家庭与儒家政治文化的熏陶第87-90页
 第三节 柳堂的政治网络与宦海沉浮第90-155页
第四章 个案研究:柳堂与义和团运动第155-190页
 第一节 清政府及山东巡抚与义和团运动第156-160页
 第二节 州县官与义和团运动概述第160-165页
 第三节 柳堂与惠民义和团运动第165-190页
第五章 柳堂的交游网络第190-286页
 第一节 背景述略第190-192页
 第二节 扶沟交游网第192-199页
 第三节 项城交游网第199-208页
 第四节 山东交游网第208-249页
 第五节 柳堂与项城马秀芝家族的交游第249-257页
 第六节 柳堂与徐世光家族的交游第257-271页
 第七节 柳堂与惠民县举人李凤冈的交游第271-276页
 第八节 柳堂与聊城举人傅旭安家族的交游第276-286页
尾章第286-290页
附录一第290-348页
附录二 柳堂著述考第348-356页
附录三 柳堂藏书考第356-360页
参考文献第360-373页
后记第373-37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374页

论文共3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荀子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王獻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