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朱熹人性论的理论渊源 | 第10-20页 |
1、宋代以前的人性论思想 | 第10-13页 |
2、北宋时期理学家对古代人性论的发展 | 第13-16页 |
3、朱熹对前人学说的评论 | 第16-20页 |
二、朱熹人性论的内涵 | 第20-32页 |
1、朱熹人性论的理论依据 | 第20-24页 |
2、朱熹人性论的二元特征 | 第24-27页 |
3、朱熹人性论的发展过程 | 第27-32页 |
三、人性论在朱熹学说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第32-39页 |
1、“气异理同”——朱熹早期人性论与本体论的互证 | 第32-36页 |
2、“气异理异”——朱熹后期人性论对宇宙论的支持 | 第36-39页 |
四、朱熹人性论的历史定位 | 第39-47页 |
1、朱熹人性论是古代人性论发展的高峰 | 第39-42页 |
2、朱熹人性论对理学的深刻影响 | 第42-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