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沈阳城市地铁交通站域空间组构与行人行为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城市地铁交通发展的需求第14-15页
        1.1.2 传统站域空间相关研究的不足第15页
        1.1.3 空间组构理论与行人行为研究的发展第15页
        1.1.4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5-16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页
            1.2.2.1 理论意义第16页
            1.2.2.2 实践意义第16页
    1.3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第16-20页
        1.3.1 空间句法基本理论方法第16-19页
            1.3.1.1 空间句法理论基础第16-17页
            1.3.1.2 空间句法理论核心第17-18页
            1.3.1.3 空间句法基本方法第18-19页
        1.3.2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9-20页
            1.3.2.1 空间句法在区域和城市规划领域应用第19页
            1.3.2.2 空间句法在城市设计领域应用第19页
            1.3.2.3 空间句法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第19-20页
        1.3.3 理论适用性分析第2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1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2页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22-26页
        1.5.1 研究思路第22-24页
        1.5.2 研究框架第24-26页
第二章 沈阳城市地铁交通站域空间分析第26-38页
    2.1 沈阳地铁交通站域空间的界定第26-27页
    2.2 沈阳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归纳第27-30页
        2.2.1 格网式站域空间第27-28页
        2.2.2 放射式站域空间第28-29页
        2.2.3 综合式站域空间第29-30页
        2.2.4 沈阳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总结第30页
    2.3 站域空间组构类型第30-37页
        2.3.1 格网式第31-33页
        2.3.2 放射式第33-35页
        2.3.3 综合式第35-36页
        2.3.4 站域空间组构类型总结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现状分析第38-68页
    3.1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分析第38-41页
        3.1.1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类型第38-40页
        3.1.2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特征第40-41页
    3.2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调研设计第41-44页
        3.2.1 调研地点第41-43页
        3.2.2 调研数据选择及收集方法第43-44页
    3.3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调研现状第44-62页
        3.3.1 铁西广场站第44-47页
        3.3.2 市府广场站第47-51页
        3.3.3 金融中心站第51-55页
        3.3.4 奥体中心站第55-58页
        3.3.5 沈阳站站第58-62页
    3.4 基于组构类型的站域空间行人行为规律研究第62-67页
        3.4.1 格网式站域空间行人行为特征第62-63页
        3.4.2 放射式站域空间行人行为特征第63-65页
        3.4.3 综合式式站域空间行人行为特征第65-66页
        3.4.4 站域空间行人行为规律总结第66-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空间组构与行人行为规律相关性研究第68-86页
    4.1 组构参数与行人行为相关性第69-76页
        4.1.1 连接值与行人附加行为发生频率第69-72页
        4.1.2 整合度、空间深度与站点出入口使用频率第72-75页
        4.1.3 穿行度与行人通行频率第75-76页
    4.2 空间组构与行人必要行为相关性研究第76-81页
        4.2.1 必要行为目标空间组构特征第77-78页
        4.2.2 必要行为路径空间组构特征第78-81页
        4.2.3 适宜必要行为站域空间组构参数特征总结第81页
    4.3 空间组构对行人附加行为相关性研究第81-85页
        4.3.1 附加行为场所空间组构特征研究第81-83页
        4.3.2 附加行为场所空间与站点空间组构关系研究第83-84页
        4.3.3 适宜附加行为站域空间组构特征总结第84-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空间组构与行人行为相关性应用第86-98页
    5.1 现有地铁交通站域空间优化研究第86-93页
        5.1.1 站域空间现状第86-88页
        5.1.2 基于空间组构与行人行为相关性的站域空间组构优化第88-92页
        5.1.3 小结第92-93页
    5.2 新建地铁交通站域空间站点位置选择研究第93-97页
        5.2.1 区域现状及站域范围限定第93-94页
        5.2.2 基于行人行为相关性的站点空间位置选择第94-97页
            5.2.2.1 基于行人必要行为的站域空间位置范围第94-95页
            5.2.2.2 基于行人附加行为的站域空间位置范围第95-97页
        5.2.3 小结第97页
    5.3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第98-102页
    6.1 结论第98-100页
    6.2 思考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附录一 站域空间调查问卷第104-106页
附录二 沈阳城市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组构第106-114页
作者简介第11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墙板构件的通用离散壳单元研究
下一篇:空间叙事引导下的田庄台古镇城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