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叶片凋落物分解与凋落物性状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凋落物分解驱动因素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2.1 气候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9-10页 |
1.2.2 基质质量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0-11页 |
1.2.3 土壤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 凋落物分解与功能性状关系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凋落物分解与功能性状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实验材料收集 | 第17-20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19页 |
2.1.1 地理概况 | 第17页 |
2.1.2 气候概况 | 第17-18页 |
2.1.3 土壤概况 | 第18页 |
2.1.4 植被概况 | 第18页 |
2.1.5 分解实验区植被及土壤概况 | 第18-19页 |
2.2 叶片凋落物收集 | 第19-20页 |
3 叶片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性状的关联性 | 第20-37页 |
3.1 引言 | 第20-21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3.2.1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3.2.2 分解袋制作、布设及回收 | 第21-23页 |
3.2.3 凋落物初始性状测定 | 第23-24页 |
3.2.4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3 结果 | 第25-35页 |
3.3.1 叶片凋落物初始性状比较 | 第25-29页 |
3.3.2 单个物种叶片凋落物分解结果 | 第29-30页 |
3.3.3 叶片凋落物分解速率与性状的相关性 | 第30-35页 |
3.4 讨论 | 第35页 |
3.5 小结 | 第35-37页 |
4 叶片凋落物分解与性状多样性的关系 | 第37-49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4.2.1 实验设计、分解袋制作、布设及回收 | 第38页 |
4.2.2 室内分析 | 第38-39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4.3 结果 | 第40-47页 |
4.3.1 混合凋落叶分解结果 | 第40-42页 |
4.3.2 不同混合比例的性状多样性结果 | 第42-46页 |
4.3.3 叶片凋落物分解与性状多样性的相关性 | 第46-47页 |
4.4 讨论 | 第47-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1页 |
C.附表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