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基于排气热管理的轻型柴油车DPF主动再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发展第12-14页
    1.3 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控制第14-19页
        1.3.1 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第14-15页
        1.3.2 前处理技术第15-16页
        1.3.3 机内净化技术第16页
        1.3.4 机外净化技术第16-19页
    1.4 柴油机国Ⅴ技术路线的选择第19-21页
    1.5 基于排气热管理的DPF主动再生控制策略第21-23页
        1.5.1 柴油机排气热管理控制第21-22页
            1.5.1.1 柴油机进气节流第21页
            1.5.1.2 喷油策略第21-22页
            1.5.1.3 DOC耦合DPF升温第22页
        1.5.2 再生时机的判定第22-23页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试验测控系统的建立及试验方案设计第25-32页
    2.1 试验对象第25-26页
    2.2 试验台架及测试仪器第26-27页
    2.3 试验工况点选取第27-29页
    2.4 排气热管理试验方案设计第29-31页
        2.4.1 进气节流试验方案设计第29-30页
        2.4.2 喷油策略试验方案设计第30页
        2.4.3 DOC耦合升温试验方案设计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进气节流与喷油策略研究试验结果分析第32-55页
    3.1 进气节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32-40页
        3.1.1 进气节流阀开度对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第32-33页
        3.1.2 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泵气损失的影响第33页
        3.1.3 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有效燃油消耗率及有效热效率的影响第33-34页
        3.1.4 进气节流阀开度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34-36页
        3.1.5 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3.1.6 进气节流阀开度对排气温度的影响第38-39页
        3.1.7 全工况区域内进气节流控制策略第39-40页
    3.2 喷油规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40-52页
        3.2.1 主喷提前角的影响第40-43页
        3.2.2 近后喷参数的影响第43-48页
        3.2.3 轨压的影响第48-51页
        3.2.4 全工况区域内喷油控制策略第51-52页
    3.3 进气节流与喷油策略升温控制策略验证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缸内次后喷LPI耦合DOC升温控制研究第55-62页
    4.1 LPI喷油量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55-56页
    4.2 LPI喷油量对DOC升温特性的影响第56-58页
    4.3 LPI喷油量对机油稀释的影响第58-59页
    4.4 基于LPI的排气热管理喷油控制策略第59-60页
    4.5 排气热管理台架稳态试验验证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颗粒捕集器再生时机判定研究第62-69页
    5.1 根据排气背压判断再生时机第62-63页
    5.2 根据碳载量判断再生时机第63-65页
        5.2.1 DPF空管压差特性第63-64页
        5.2.2 碳载量压差特性分析第64-65页
    5.3 基于排气热管理的DPF主动再生控制策略第65-66页
    5.4 NEDC瞬态试验验证第66-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全文总结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遗传PD控制的两轮平衡车系统设计
下一篇:车辆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挡位实时优化与智能决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