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旗人生计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8页 |
一、研究意义与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二、基础文献与研究成果 | 第12-27页 |
三、研究方法与要点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一章 东北地区旗人的构成 | 第28-60页 |
第一节 驻防八旗的构成与分布 | 第28-44页 |
一、驻防八旗分驻情况 | 第29-37页 |
二、新编旗丁及辅助体系 | 第37-44页 |
第二节 内务府旗丁、陵寝旗丁、庄头壮丁 | 第44-52页 |
一、内务府旗丁 | 第44-45页 |
二、陵寝旗丁 | 第45-46页 |
三、庄头壮丁 | 第46-52页 |
第三节 旗籍类别与旗丁地位差异 | 第52-60页 |
一、旗人户籍管理制度 | 第53-54页 |
二、旗籍类别及其地位 | 第54-60页 |
第二章 东北旗人生计的来源 | 第60-107页 |
第一节 俸饷钱粮 | 第60-71页 |
一、驻防八旗官兵俸饷 | 第60-68页 |
二、内务府旗丁的钱粮 | 第68-71页 |
第二节 旗地收益 | 第71-79页 |
一、地目种类 | 第71-72页 |
二、获取途径 | 第72-73页 |
三、旗地数额 | 第73-75页 |
四、征收租赋 | 第75-79页 |
第三节 旗人福利 | 第79-107页 |
一、恩赏机制 | 第79-85页 |
二、赈恤制度 | 第85-99页 |
三、其他优待 | 第99-107页 |
第三章 东北旗人生计问题的发生 | 第107-145页 |
第一节 东北旗人生计问题的表征 | 第107-111页 |
一、辽沈旗人 | 第107-110页 |
二、吉黑旗人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东北旗人生计问题发生原因 | 第111-134页 |
一、俸饷、征调、差役、人口 | 第112-120页 |
二、旗地、流民、粮价、陋风 | 第120-134页 |
第三节 清廷改善旗人生计诸措施 | 第134-145页 |
一、增发俸饷、添设甲缺 | 第135-140页 |
二、分配、保障旗地房产 | 第140-145页 |
第四章 东北旗人生计问题的恶化 | 第145-168页 |
第一节 东北旗人生计恶化表现 | 第145-151页 |
一、饷银减少、兵差繁仍 | 第146-148页 |
二、旗地买卖、赋税沉苛 | 第148-149页 |
三、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 第149-150页 |
四、罹陷兵燹、旗人哄抢 | 第150-151页 |
第二节 旗人生计恶化的原因 | 第151-159页 |
一、清廷财政入不敷出 | 第151-154页 |
二、行政体制变化影响 | 第154-156页 |
三、贼匪横行地方动荡 | 第156-157页 |
四、列强入侵战争破坏 | 第157-159页 |
第三节 政府改善旗人生计的努力 | 第159-168页 |
一、优先保障旗人兵额 | 第159-160页 |
二、迁旗实边、拨地开垦 | 第160-161页 |
三、赡、赏、赈、抚旗人 | 第161-164页 |
四、大力发展教育 | 第164-168页 |
结语 | 第168-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85页 |
后记 | 第185-18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