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机电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控制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机载机电伺服系统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1.3 机电伺服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1.3.1 高可靠容错驱动 | 第13-17页 |
1.3.2 转速与位置伺服 | 第17-20页 |
1.3.3 力矩环控制技术 | 第20-23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3-28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8页 |
第2章 双余度舵机特征模型及其故障诊断 | 第28-58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8页 |
2.2 双余度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 | 第28-34页 |
2.2.1 无力纷争双余度舵机系统结构 | 第29-31页 |
2.2.2 舵机动力学建模 | 第31-33页 |
2.2.3 双余度协调复合控制 | 第33-34页 |
2.3 舵机特征模型 | 第34-40页 |
2.3.1 舵机速率饱和对输出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2 负载扰动对舵机输出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3 舵机特征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2.3.4 建模误差分析 | 第38-40页 |
2.4 特征模型故障检测 | 第40-43页 |
2.4.1 故障检测器设计 | 第40-42页 |
2.4.2 故障检测方法 | 第42-43页 |
2.5 双余度舵机多变量故障诊断与状态重构 | 第43-50页 |
2.5.1 信号表决策略 | 第45-47页 |
2.5.2 故障自诊断与重构 | 第47-50页 |
2.6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50-57页 |
2.6.1 仿真分析 | 第50-53页 |
2.6.2 实验验证 | 第53-5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3章 容错机电伺服系统的高动态控制 | 第58-96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58-59页 |
3.2 系统结构与电机性能 | 第59-65页 |
3.2.1 四相FTPMSM结构 | 第59-63页 |
3.2.2 四相FTPMSM特性 | 第63-65页 |
3.2.3 驱动控制系统结构 | 第65页 |
3.3 容错同步电机新型表征模型 | 第65-68页 |
3.4 含旋转变换的同步电机复合控制 | 第68-78页 |
3.4.1 多环复合控制结构 | 第68-70页 |
3.4.2 恒转矩电流驱动策略 | 第70-77页 |
3.4.3 控制器特性分析 | 第77-78页 |
3.5 近似时间最优的多模复合位置控制 | 第78-88页 |
3.5.1 伺服系统的时间最优过渡过程 | 第78-79页 |
3.5.2 舵机特征模型时间最优控制 | 第79-82页 |
3.5.3 次优切换区与线性区设计 | 第82-85页 |
3.5.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85-88页 |
3.6 载荷模拟与舵机性能测试 | 第88-94页 |
3.6.1 直驱式主动载荷模拟系统 | 第88-92页 |
3.6.2 舵机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92-9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4章 容错永磁电机系统的高效率控制 | 第96-127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96-97页 |
4.2 FTPMSM运行特性分析 | 第97-105页 |
4.2.1 FTPMSM动力学特征 | 第97-98页 |
4.2.2 FTPMSM单相通电时运行特性 | 第98-102页 |
4.2.3 FTPMSM正交两相通电时运行特性 | 第102-103页 |
4.2.4 负载对相位角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4.3 电流相位自适应复合控制 | 第105-114页 |
4.3.1 自适应前馈补偿器设计 | 第105-107页 |
4.3.2 内功率因数角的容错检测方法 | 第107-109页 |
4.3.3 滤波器相移补偿 | 第109-112页 |
4.3.4 电流相位复合控制器设计 | 第112-114页 |
4.4 基于低分辨率传感器的高精度转角估计 | 第114-118页 |
4.4.1 电机转子位置估计装置 | 第115-116页 |
4.4.2 高精度实时转角估计方法 | 第116-118页 |
4.5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118-12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5章 基于直交轴电流复合校正的矢量控制 | 第127-153页 |
5.1 本章引论 | 第127-128页 |
5.2 电机结构与特性分析 | 第128-131页 |
5.3 直交轴电流矢量复合控制 | 第131-137页 |
5.3.1 同步电机d-q轴模型与矢量控制原理 | 第131-133页 |
5.3.2 转子坐标下的直交轴电流复合校正 | 第133-137页 |
5.3.3 直交轴电流复合控制器特性分析 | 第137页 |
5.4 直交轴电流直接检测方法 | 第137-141页 |
5.4.1 传统坐标变换存在的问题 | 第137-138页 |
5.4.2 直交轴电流直接检测方法 | 第138-140页 |
5.4.3 检测方法特性分析 | 第140-141页 |
5.5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141-152页 |
5.5.1 转速控制性能验证 | 第143-146页 |
5.5.2 电流控制效果验证 | 第146-149页 |
5.5.3 控制量分配与系统效率 | 第149-15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3-156页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53-155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6页 |
致谢 | 第166-168页 |
附录A 部分算法流程图 | 第168-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