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发行人有意折价 | 第12-15页 |
1.3.2 二级市场错误定价 | 第15-17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4 本文结构与安排 | 第17-18页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1.5.1 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IPO初始收益率 | 第20-21页 |
2.1.1 IPO内涵 | 第20页 |
2.1.2 IPO初始收益率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1页 |
2.2.3 公司控制权理论 | 第21-22页 |
2.2.4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2-23页 |
2.3 影响IPO初始收益率的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2.3.1 发行人有意折价 | 第23-24页 |
2.3.2 二级市场错误定价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我国IPO制度改革与IPO初始收益率变动 | 第26-30页 |
3.1 IPO制度改革 | 第26-27页 |
3.1.1 2014年以前IPO制度改革 | 第26-27页 |
3.1.2 2014年以后IPO制度改革 | 第27页 |
3.2 IPO初始收益率的变动 | 第27-29页 |
3.1.1 2014年以前IPO初始收益率变动 | 第27-28页 |
3.1.2 2014年以后IPO初始收益率变动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A股IPO初始收益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0-45页 |
4.1 变量选择 | 第30-31页 |
4.1.1 被解释变量及其修正 | 第30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30-31页 |
4.2 提出假设 | 第31-33页 |
4.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3页 |
4.4 构建模型 | 第33-34页 |
4.5 样本总体数据特征 | 第34-35页 |
4.5.1 IPO初始收益率板块分组描述性统计 | 第34页 |
4.5.2 影响IPO初始收益率解释变量分组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4.6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4.6.1 模型1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4.6.2 模型2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4.6.3 模型3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5-47页 |
5.1.1 影响IPO初始收益率的因素在制度改革前后有所不同 | 第45-46页 |
5.1.2 制度变化和顺利过会假说是造成2014年以后IPO超高收益率的显著因素 | 第46-4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5.2.1 政府层面 | 第47页 |
5.2.2 企业层面 | 第47-48页 |
5.2.3 承销商层面 | 第48-49页 |
5.2.4 投资者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