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企业绩效评价 | 第13-14页 |
1.3.2 EVA绩效评价体系 | 第14-17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1.5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资本经营的含义 | 第20-21页 |
2.1.1 资本经营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2 资本经营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2.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含义 | 第21页 |
2.2.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概念界定 | 第21页 |
2.2.2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 第21页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3.1 价值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EVA绩效评价方法及改进 | 第24-28页 |
3.1 EVA指标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24-25页 |
3.1.1 EVA指标的含义 | 第24页 |
3.1.2 EVA指标的特征 | 第24-25页 |
3.2 我国EVA绩效评价方法改进 | 第25-2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山东省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评价 | 第28-37页 |
4.1 山东省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整体表现 | 第28-30页 |
4.1.1 样本与指标选取 | 第28页 |
4.1.2 整体资本绩效表现 | 第28-30页 |
4.2 山东省不同行业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分析 | 第30-36页 |
4.2.1 样本与指标选取 | 第30-31页 |
4.2.2 不同行业资本绩效分析 | 第31-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山东省与江苏省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比较 | 第37-48页 |
5.1 江苏省国有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 第37页 |
5.2 两省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比较分析 | 第37-40页 |
5.2.1 样本与指标选取 | 第37页 |
5.2.2 两省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比较分析 | 第37-40页 |
5.3 以EVA统计结果为基础的原因分析 | 第40-47页 |
5.3.1 两省国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存在差距 | 第40-45页 |
5.3.2 资本成本存在差距 | 第45-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提高山东省国有上市公司资本绩效的对策 | 第48-58页 |
6.1 政府层面:优化监管政策 | 第48-51页 |
6.1.1 根据行业分类对企业进行合理监管 | 第48-49页 |
6.1.2 以良好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发展 | 第49-50页 |
6.1.3 合理确定国有股比例 | 第50页 |
6.1.4 以科学的评价方法引导企业提升资本绩效 | 第50-51页 |
6.2 企业层面:完善运营体制机制 | 第51-56页 |
6.2.1 合理处理企业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 第52页 |
6.2.2 注重客户需求,提高企业价值创造力 | 第52-53页 |
6.2.3 优化内部运营流程,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 第53页 |
6.2.4 树立良好人才观,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 第53-54页 |
6.2.5 用好EVA及相关绩效指标评价结果,优化企业决策 | 第54页 |
6.2.6 增加研发支出,加大创新项目投资 | 第54-55页 |
6.2.7 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 | 第55-5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第58-5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