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1 硒与硒蛋白 | 第11-12页 |
1.1.1 硒 | 第11页 |
1.1.2 硒蛋白 | 第11-12页 |
1.2 硒蛋白F(SELENOF) | 第12-14页 |
1.2.1 SELENOF的结构 | 第12-13页 |
1.2.2 SELENOF可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4页 |
1.2.3 SELENOF与疾病的关系 | 第14页 |
1.3 硫氧还蛋白相关活性 | 第14页 |
1.4 硒蛋白与糖脂代谢 | 第14-16页 |
1.4.1 糖代谢 | 第14-15页 |
1.4.2 硒蛋白与糖代谢 | 第15页 |
1.4.3 脂代谢 | 第15页 |
1.4.4 硒蛋白与脂代谢 | 第15-16页 |
1.5 前沿技术 | 第16-18页 |
1.5.1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 第16页 |
1.5.2 iTRAQ技术 | 第16-17页 |
1.5.3 PET/CT技术研究葡萄糖摄取情况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5页 |
2.1.1 菌株 | 第18页 |
2.1.2 载体,质粒 | 第18-19页 |
2.1.3 细胞株 | 第19页 |
2.1.4 小鼠模型 | 第19页 |
2.1.5 引物 | 第19-20页 |
2.1.6 实验主要试剂及溶液配方 | 第20-23页 |
2.1.7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2.1.8 结果统计分析软件及网址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41页 |
2.2.1 SELENOF表达质粒构建 | 第25-26页 |
2.2.2 纯化 | 第26-30页 |
2.2.3 硫氧还蛋白相关活性检测 | 第30页 |
2.2.4 Pull-down实验 | 第30-33页 |
2.2.5 基因敲除鼠的鉴定 | 第33-35页 |
2.2.6 血糖耐受性实验 | 第35页 |
2.2.7 PET/CT技术 | 第35-36页 |
2.2.8 小鼠解剖 | 第36页 |
2.2.9 海马及肝脏iTRAQ | 第36-38页 |
2.2.10 组学结果WB验证 | 第38页 |
2.2.11 肝脏组织,脂肪染色(油红O,HE) | 第38-39页 |
2.2.12 肝脏NADPH/NADP活性检测 | 第39-40页 |
2.2.13 肝脏ATP活性检测 | 第40-41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76页 |
3.1 体外实验 | 第41-51页 |
3.1.1 蛋白纯化 | 第41-42页 |
3.1.2 质谱鉴定 | 第42页 |
3.1.3 SELENOF蛋白活性检测 | 第42-44页 |
3.1.4 Pull-down实验及质谱结果分析 | 第44-51页 |
3.2 体内实验 | 第51-76页 |
3.2.1 敲除模型小鼠鉴定 | 第51-53页 |
3.2.2 糖耐实验 | 第53页 |
3.2.3 海马,肝脏iTRAQ实验 | 第53-56页 |
3.2.4 海马iTRAQ组学分析 | 第56-61页 |
3.2.5 肝脏iTRAQ组学分析 | 第61-67页 |
3.2.6 SELENOF敲除鼠大脑及全身PET/CT成像及分析 | 第67-70页 |
3.2.7 WB检测 | 第70-72页 |
3.2.8 肝脏染色 | 第72-74页 |
3.2.9 肝脏NADPH活性检测 | 第74-75页 |
3.2.10 肝脏ATP活性检测 | 第75-7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76-7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