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潜油电泵机组简介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潜油电泵机组监测、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潜油电泵机组振动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旋转机械温度测量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4 潜油电泵故障诊断与质量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方案 | 第18-29页 |
2.1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8-20页 |
2.2 潜油电泵机组内部结构与测试点关系分析 | 第20-22页 |
2.2.1 潜油电机电泵振动原因及振动源分析 | 第20-21页 |
2.2.2 潜油电泵机组测试点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 潜油电机电泵三维振动信号的合成 | 第22-26页 |
2.3.1 潜油电机电泵的三维振动模型 | 第22-24页 |
2.3.2 三维振动信号均方根的合成 | 第24-26页 |
2.4 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9-37页 |
3.1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硬件的整体设计 | 第29-30页 |
3.2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30-34页 |
3.2.1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0-31页 |
3.2.2 处理器核心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3.2.3 加速度传感器模块设计 | 第33-34页 |
3.3 多个传感器的通信箱设计 | 第34-35页 |
3.4 振动及温度测量装置的保护壳设计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7-46页 |
4.1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软件架构 | 第37-38页 |
4.2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下位机的软件设计 | 第38-39页 |
4.3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 第39-41页 |
4.3.1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39-40页 |
4.3.2 振动及温度测量系统的上位机算法实现 | 第40-41页 |
4.4 振动信号的数据分析界面设计 | 第41-44页 |
4.5 温度信号的数据分析界面设计 | 第44-4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基于统计方法的潜油电机电泵装配质量评估分析 | 第46-67页 |
5.1 振动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50页 |
5.1.1 时间窗平移法的振动信号稳定性分析 | 第46-50页 |
5.1.2 同一节泵不同测试点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页 |
5.2 三维合成振动均方根的时域统计分析 | 第50-57页 |
5.2.1 相同测试点的三维合成振动均方根与三维振动均方根分析 | 第51-52页 |
5.2.2 相同测试点的三维合成振动均方根的高斯分布 | 第52-56页 |
5.2.3 不同测试点的三维合成振动均方根分析 | 第56-57页 |
5.3 温度信号的统计分析 | 第57-65页 |
5.3.1 温度信号拟合函数分析 | 第58-63页 |
5.3.2 不同温度信号的拟合比较分析 | 第63-65页 |
5.4 潜油电机电泵装配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研究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基于无监督学习方法的潜油电机电泵装配质量评估分析 | 第67-76页 |
6.1 无监督学习方法介绍 | 第67-69页 |
6.1.1 Hierarchical聚类 | 第67-68页 |
6.1.2 K-means聚类 | 第68-69页 |
6.2 Hierarchical方法对振动指数的聚类分析 | 第69-72页 |
6.3 改进K-means对振动指数的聚类分析 | 第72-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