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影像民俗志”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影像民俗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影像民俗志”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志的研究 | 第15-20页 |
一、志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 第15-17页 |
二、志的属性及其特征 | 第17-18页 |
三、志的记录原则与体例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影像技术的研究 | 第20-25页 |
一、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二、影像记录与制作方法 | 第21-23页 |
三、影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民俗的研究 | 第25-30页 |
一、民俗与民俗学 | 第25-26页 |
二、民俗的特征 | 第26-28页 |
三、记录的民俗学与实践的民俗学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影像民俗志 | 第30-35页 |
一、影像民俗志的定义 | 第30-31页 |
二、影像民俗志的记录功能 | 第31-33页 |
三、影像民俗志的意义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影像民俗志案例分析 | 第35-41页 |
一、生活民俗《舌尖上的中国》 | 第35-37页 |
二、社会民俗《记住乡愁》 | 第37-38页 |
三、精神民俗《最后的山神》 | 第38-41页 |
第六章 影像民俗志的未来取向 | 第41-47页 |
一、加强民俗学科体系建设 | 第41-42页 |
二、技术、艺术与民俗的跨学科对接 | 第42-43页 |
三、影像民俗志的创作者素养 | 第43-45页 |
四、影像民俗志的伦理问题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