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创新之处与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 第13-14页 |
注释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发轫于俄罗斯文化的哈尔滨城市题材油画 | 第15-21页 |
一、白俄贵族崇尚艺术的生活方式 | 第15-17页 |
二、俄侨注重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 | 第17-18页 |
三、俄侨笔下的城市题材油画创作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注释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哈尔滨城市题材油画“在地化”进程 | 第21-27页 |
一、因黄金时代而多元表现的萌芽时期(20世纪初-1949) | 第21-22页 |
二、因政治原因而沉默延续的建设时期(1949-1980) | 第22-23页 |
三、因思想解放而兴盛的高峰时期(80年代至今)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页 |
注释 | 第24-27页 |
第四章 俄罗斯文化影响下的哈尔滨城市题材油画视觉特点 | 第27-43页 |
一、俄风浓郁的城市元素构成表现画面内容 | 第27-30页 |
(一)显性城市元素 | 第27-28页 |
(二)隐性城市元素 | 第28-30页 |
二、几何式构图布局与浓烈色彩的画面形式 | 第30-38页 |
(一)几何式构图 | 第31-36页 |
(二)浓烈的色彩 | 第36-38页 |
三、多以写意性的直接表现技法为主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哈尔滨城市题材油画“在地化”阶段性表现 | 第43-59页 |
一、哈尔滨城市题材油画成为展示地域文化之窗 | 第43-45页 |
(一)哈尔滨城市文化内涵的多种表现形式 | 第43-44页 |
(二)哈尔滨城市题材油画对城市内涵的构建 | 第44-45页 |
二、促进俄方画家个体与组织机构主动创作 | 第45-52页 |
(一)国际油画交易中心是发展的新起点 | 第45-46页 |
(二)中俄博览会为发展提供好环境 | 第46-49页 |
(三)当代俄罗斯画家笔下的哈尔滨 | 第49-52页 |
三、俄罗斯文化在当下的影响因子减小 | 第52-57页 |
(一)中国画家本土意识的再认识 | 第53-54页 |
(二)油画市场局限了受众的视野 | 第54-55页 |
(三)市民对20世纪俄侨历史的陌生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注释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