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构造论文--上部结构论文--桥面论文

宏纤维复合材料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振动延寿控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引言第9页
    1.2 研究背景第9-15页
        1.2.1 压电智能材料简介第9-10页
        1.2.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简介第10-12页
        1.2.3 疲劳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部位第12-15页
    1.3 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抗疲劳设计第15-17页
        1.3.2 疲劳车载第17-18页
        1.3.3 疲劳寿命估计第18-19页
        1.3.4 压电结构力学模型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20-22页
第2章 基于实测数据的疲劳车辆荷载谱第22-40页
    2.1 随机车流调查方法第22页
    2.2 随机车流的数学模型第22-24页
        2.2.1 常用的概率分布模型第23页
        2.2.2 随机过程数学模型第23-24页
    2.3 车辆荷载特征参数的统计规律第24-35页
        2.3.1 车型分布第24-27页
        2.3.2 车重分布第27-30页
        2.3.3 车辆重心横向位置分布第30-35页
    2.4 疲劳车辆荷载频谱值第35-39页
        2.4.1 典型疲劳车辆荷载谱的建立第35-37页
        2.4.2 模型疲劳车辆荷载谱的建立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分析第40-69页
    3.1 名义应力法相关理论第40-42页
        3.1.1 名义应力法基本原理第40-41页
        3.1.2 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第41页
        3.1.3 相关规范介绍第41-42页
    3.2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2-45页
        3.2.1 局部模型的建立第43-44页
        3.2.2 整体模型的建立第44-45页
    3.3 随机车流仿真第45-53页
        3.3.1 蒙特卡罗相关理论第45页
        3.3.2 模型车辆横向位置分布统计第45-50页
        3.3.3 仿真结果与原始数据对比第50-53页
    3.4 疲劳易损点的应力谱及疲劳分析第53-68页
        3.4.1 疲劳易损点的确定第53-54页
        3.4.2 横向位置影响线第54-57页
        3.4.3 疲劳易损点的应力谱第57-66页
        3.4.4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分析第66-68页
    3.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4章 基于断裂力学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寿命分析第69-79页
    4.1 断裂力学相关理论第69-73页
        4.1.1 裂纹种类第69-70页
        4.1.2 应力强度因子的确定第70-72页
        4.1.3 疲劳裂纹的扩展与寿命估计第72-73页
    4.2 ANSYS精细模型的建立与相关参数的选定第73-75页
        4.2.1 精细模型具体尺寸第73-74页
        4.2.2 边界条件与荷载的确定第74页
        4.2.3 初始裂纹和临界裂纹的确定第74-75页
    4.3 疲劳易损部位的疲劳寿命分析第75-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宏纤维复合材料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振动第79-96页
    5.1 宏纤维复合材料简介第79-80页
    5.2 宏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等效建模第80-83页
        5.2.1 等效建模法第80页
        5.2.2 力学模型第80-83页
    5.3 模型降阶第83-86页
    5.4 宏纤维复合材料的控制算法第86-90页
        5.4.1 PID控制第86-88页
        5.4.2 模糊PID控制第88-90页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0-95页
    5.6 本章小节第95-9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结论第96-97页
    6.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第102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联合动静力信息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研究
下一篇:大跨径桥梁转体施工混凝土球铰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