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交通违规为例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违规行为在企业中的大量存在及其危害 | 第14页 |
·企业面临如何从“规范管理”到“有效管理”的难题 | 第14-15页 |
·缺少系统性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和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17-18页 |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研究难点 | 第18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论文结构 | 第19-22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22-56页 |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理论 | 第22-34页 |
·个体/环境单因素影响论 | 第22-25页 |
·个体和环境共同影响论 | 第25-27页 |
·个体、环境与行为的互动论 | 第27-34页 |
·违规行为相关研究 | 第34-49页 |
·组织规则的涵义 | 第35-36页 |
·违规行为的定义 | 第36-39页 |
·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9-49页 |
·交通违规行为相关研究 | 第49-53页 |
·交通规则相关研究 | 第49-50页 |
·交通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0-53页 |
·对以往研究的评述 | 第53-56页 |
3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 第56-74页 |
·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6-68页 |
·一级指标 | 第56-58页 |
·二三级指标 | 第58-66页 |
·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 第66-68页 |
·违规行为的分类 | 第68-69页 |
·控制变量的确定 | 第69-70页 |
·研究模型的确定 | 第70-72页 |
·研究假设 | 第72-74页 |
4 实证方案设计 | 第74-80页 |
·实证研究方案设计 | 第74-75页 |
·实证研究方案的选择 | 第74-75页 |
·实证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75页 |
·实证研究过程的控制 | 第75页 |
·问卷设计 | 第75-80页 |
·对已有量表的沿用 | 第75-76页 |
·访谈与预调研 | 第76-78页 |
·正式问卷 | 第78-80页 |
5 实证数据分析 | 第80-114页 |
·实证调研基本情况 | 第80-81页 |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81-83页 |
·指标信度检验 | 第82页 |
·指标效度检验 | 第82-83页 |
·因子分析 | 第83-94页 |
·规则因素的因子分析 | 第83-86页 |
·监管者因素因子分析 | 第86-89页 |
·群体因素因子分析 | 第89-91页 |
·个性特征因子分析 | 第91-94页 |
·相关分析 | 第94-98页 |
·违规行为7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 第94-96页 |
·违规行为影响因子与违规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 第96-98页 |
·个性特征与违规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 第98页 |
·回归分析 | 第98-107页 |
·主动违规行为与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99-101页 |
·被动违规行为与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01-102页 |
·违规行为后果与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02-103页 |
·主动违规行为与个性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03-105页 |
·被动违规行为与个性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05-106页 |
·违规行为后果与个性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106-107页 |
·控制变量的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107-114页 |
·性别分类与违规行为的独立样本 T检验 | 第107-109页 |
·年龄分类与违规行为的独立样本 T检验 | 第109-111页 |
·受教育程度分类与违规行为的方差分析 | 第111-114页 |
6 研究结果讨论 | 第114-132页 |
·违规行为影响因素与违规行为的相关讨论 | 第114-125页 |
·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的分类讨论 | 第114-119页 |
·违规行为的分类讨论 | 第119-120页 |
·违规行为影响因素与个体违规行为的关系讨论 | 第120-125页 |
·控制变量对违规行为的影响作用 | 第125-132页 |
·个性特征与个体违规行为的关系讨论 | 第126-128页 |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个体违规行为的关系讨论 | 第128-13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2-138页 |
·研究结论 | 第132-134页 |
·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 | 第134-135页 |
·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和启示 | 第135-137页 |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6页 |
附录 | 第146-15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