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世界各国群众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群众文化事业论文

湖北省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达性和均等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之国策第14页
        1.1.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之纽带第14-15页
        1.1.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国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以文化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弥合城乡差距第15页
        1.2.2 有利于统筹推进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15-16页
        1.2.3 有助于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16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6-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页
    1.5 仙桃市自然社会条件分析第19-26页
        1.5.1 地理位置第19-21页
        1.5.2 人口特征第21-23页
        1.5.3 经济发展第23-24页
        1.5.4 交通概况第24-26页
2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第26-44页
    2.1 理论基础第26-38页
        2.1.1 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及其分类第26-28页
        2.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28-32页
        2.1.3 可达性与均等化理论第32-38页
    2.2 国外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第38-39页
        2.2.1 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梳理第38页
        2.2.2 公共文化服务可达性研究第38-39页
        2.2.3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第39页
    2.3 国内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进展第39-42页
        2.3.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第39-40页
        2.3.2 公共文化服务可达性测度第40-42页
        2.3.3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第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第44-55页
    3.1 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情况第44-49页
    3.2 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评价第49-53页
    3.3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能力评价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可达性分析第55-72页
    4.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库建立第55-56页
        4.1.1 数据来源第55页
        4.1.2 属性数据库建立第55-56页
        4.1.3 空间数据库建立第56页
    4.2 可达性模型构建第56-68页
        4.2.1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剖分方法第56-58页
        4.2.2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可达性模型测度第58-62页
        4.2.3 基于机会积累的两步移动搜寻法第62-67页
        4.2.4 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67-68页
    4.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可达性分析第68-70页
        4.3.1 最短时间第68页
        4.3.2 可达性空间格局分析第68-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均等化分析第72-85页
    5.1 均等化模型构建第72-78页
        5.1.1 均等化评价指标第72-75页
        5.1.2 均等化评价第75-78页
    5.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均等化分析第78-83页
        5.2.1 全局相关分析第78-80页
        5.2.2 局部相关分析第80-83页
    5.3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分析第85-107页
    6.1 可达性与空间均等化量化标准第85-94页
        6.1.1 可达性的量化标准第85-88页
        6.1.2 均等化的量化标准第88-94页
    6.2 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地理范围和空间特征第94-100页
        6.2.1 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地理范围第94-96页
        6.2.2 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空间特征第96-100页
    6.3 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形成机制第100-105页
        6.3.1 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形成因素第100-103页
        6.3.2 公共文化服务短缺区形成机理第103-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7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优化模拟第107-132页
    7.1 服务设施变化服务供给模拟第107-115页
        7.1.1 区位配置模型数学形式第107-109页
        7.1.2 最小化设施点数目最少实验第109-112页
        7.1.3 最大化覆盖与P中值模型实验第112-115页
    7.2 交通路网变化可达性优化模拟第115-124页
        7.2.1 交通路网优化条件第115-120页
        7.2.2 优化交通线路模拟实验第120-122页
        7.2.3 降低空间可达性的阻抗第122-124页
    7.3 人口结构变化服务需求模拟第124-130页
        7.3.1 人口数量预测第124-125页
        7.3.2 人口空间分布预测第125-127页
        7.3.3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整第127-130页
    7.4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8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模式重构第132-141页
    8.1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模式第132-133页
        8.1.1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特征第132页
        8.1.2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特征第132-133页
        8.1.3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模式第133页
    8.2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模式重构效应分析第133-135页
        8.2.1 服务供给受体空间行为效应第133-134页
        8.2.2 服务需求空间结构调整效应第134-135页
    8.3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模式重构第135-140页
        8.3.1 均等化目标重设第135页
        8.3.2 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第135-138页
        8.3.3 均等化模式重构的实施路径第138-140页
    8.4 仙桃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政策保障第140-141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41-144页
    9.1 主要研究结论第141页
    9.2 论文创新点第141页
    9.3 研究不足第141-142页
    9.4 研究展望第142-1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列车牵引部件可靠性灵敏度研究
下一篇:动车组辅助电源系统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