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1.1.1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难度加大 | 第11页 |
| 1.1.2 新时期对我国科技项目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8-19页 |
| 2 科研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的相关理论 | 第19-29页 |
| 2.1 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 2.1.1 政府失灵理论 | 第19-20页 |
| 2.1.2 市场失灵理论模型 | 第20-23页 |
| 2.2 科研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的内涵 | 第23-25页 |
| 2.2.1 科研计划项目中第三方组织介入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2.2.2 科研计划项目第三方评估 | 第24-25页 |
| 2.3 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 2.4 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的功能 | 第26-27页 |
| 2.4.1 评估鉴定功能 | 第27页 |
| 2.4.2 咨询服务功能 | 第27页 |
| 2.4.3 科学研究功能 | 第27页 |
| 2.4.4 监督导向功能 | 第27页 |
| 2.5 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的特点 | 第27-29页 |
| 3 国内外科研项目管理评估的比较分析 | 第29-43页 |
| 3.1 我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现状 | 第29-31页 |
| 3.2 美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 | 第31-32页 |
| 3.2.1 多元化管理 | 第31页 |
| 3.2.2 美国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分析 | 第31-32页 |
| 3.3 英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 | 第32-33页 |
| 3.3.1 基于科技绩效评估的管理 | 第32页 |
| 3.3.2 集团性的跨国科技评估机构分析 | 第32-33页 |
| 3.4 德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 | 第33-37页 |
| 3.4.1 第三方评估特点分析 | 第33-36页 |
| 3.4.2 第三方管理机构的职责分析 | 第36-37页 |
| 3.5 日本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 | 第37-39页 |
| 3.6 比较分析下我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 3.6.1 我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40-41页 |
| 3.6.2 我国缺乏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政策支撑 | 第41-43页 |
| 4 我国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的对策建议 | 第43-49页 |
| 4.1 完善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 | 第43-46页 |
| 4.1.1 完善第三方组织的遴选方式 | 第43页 |
| 4.1.2 完善第三方组织的评估咨询方式 | 第43-44页 |
| 4.1.3 完善第三方组织的权利形成方式 | 第44-45页 |
| 4.1.4 完善第三方组织的委托及激励方式 | 第45-46页 |
| 4.1.5 完善第三方组织行为的监督方式 | 第46页 |
| 4.2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 4.2.1 强化科技管理第三方参与的制度建设 | 第46-47页 |
| 4.2.2 切实推进科技人才智库的建设 | 第47页 |
| 4.2.3 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准入、激励和评估制度 | 第47页 |
| 4.2.4 培育科研项目第三方评估市场 | 第47-49页 |
| 5 结语 | 第49-5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