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3D打印并联机械手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并联机械手概述第10-13页
    1.3 3D打印机概述第13-17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0页
        1.4.1 机械手结构研究第17页
        1.4.2 机械手运动学研究第17-18页
        1.4.3 机械手动力学研究第18页
        1.4.4 工作空间及奇异性研究第18-19页
        1.4.5 机械手控制系统研究第19-20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6 本章小结第20-21页
2 3D打印并联机械手运动学分析第21-35页
    2.1 3D打印并联机械手机构设计第21页
    2.2 自由度分析第21-23页
    2.3 位置分析第23-24页
        2.3.1 位置描述第23页
        2.3.2 姿态描述第23-24页
        2.3.3 位姿描述第24页
    2.4 逆解分析第24-26页
        2.4.1 坐标系建立第24-25页
        2.4.2 位置逆解分析第25-26页
    2.5 位置正解分析第26-28页
    2.6 逆解算法验证第28-32页
    2.7 正解算法验证第32-34页
    2.8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奇异性与工作空间研究第35-46页
    3.1 奇异性分析第35-38页
        3.1.1 雅可比矩阵求解第35-36页
        3.1.2 奇异位形分析第36-38页
    3.2 工作空间分析第38-41页
        3.2.1 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第39-40页
        3.2.2 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确定方法第40-41页
    3.3 运动仿真分析第41-45页
        3.3.1 三维模型建立与处理第41-42页
        3.3.2 3D并联打印机械手运动仿真第42-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3D并联打印机械手动力学建模研究第46-55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动力学求解方法第46-47页
    4.3 3D并联打印机械手动力学求解第47-52页
        4.3.1 基于虚功原理的动力学方程第47-48页
        4.3.2 质量矩阵求解第48-49页
        4.3.3 杆动能求解第49页
        4.3.4 杆虚功求解第49-50页
        4.3.5 3D并联打印机械手的质量矩阵第50-51页
        4.3.6 3D并联打印机械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4.3.7 简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2页
    4.4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第52-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3D打印机械手实验第55-68页
    5.1 机构工作原理第55-56页
    5.2 机构挤出装置第56-58页
    5.3 控制部分第58-60页
    5.4 实验内容第60-67页
        5.4.1 机构验证第60-64页
        5.4.2 精度影响因素第64-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结论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A 部分G代码第74-81页
附录B MATLAB部分程序第81-86页
作者简历第86-8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天公司软件外包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诊断
下一篇:基于QR二维码的零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