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县域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组织与运行调度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城乡公交客流特性分析第16-28页
    2.1 城乡居民出行特征第16-20页
    2.2 城乡公交线路特征第20-22页
    2.3 城乡公交客流分布特征第22-25页
        2.3.1 时间分布特征第22-23页
        2.3.2 空间分布特征第23-25页
    2.4 乘客满意度与出行意向第25-26页
        2.4.1 满意度调查第25页
        2.4.2 乘车意向调查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组织方法第28-46页
    3.1 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组织策略第28页
    3.2 城乡公交网络组织第28-34页
        3.2.1 城乡公交线网层次第28-31页
        3.2.2 城乡公交线网换乘衔接方式第31-32页
        3.2.3 城乡公交网络组织形式第32-34页
    3.3 城乡公交片区线路组织第34-45页
        3.3.1 分片区组织构建第34-36页
        3.3.2 有支线的干线组织第36-39页
        3.3.3 片区内多支线组织第39-44页
        3.3.4 线路运行图编制方法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城乡公交片区多线时刻表和车辆调度综合优化方法第46-60页
    4.1 片区多线协同时刻表设计策略第46页
    4.2 城乡公交干支线发车间隔计算第46-49页
        4.2.1 时间段划分法第46-47页
        4.2.2 干线合理发车间隔计算第47-49页
        4.2.3 支线合理发车间隔确定第49页
    4.3 时刻表和车辆调度综合优化构建第49-58页
        4.3.1 问题描述与符号表达第49-50页
        4.3.2 上层规划模型第50-51页
        4.3.3 下层规划模型第51-52页
        4.3.4 模型求解第52-54页
        4.3.5 实例分析第54-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城乡公交运行调度策略第60-70页
    5.1 常见调度方法及其适用性第60-62页
    5.2 城乡公交换乘站动态驻站控制第62-64页
        5.2.1 应用可行性分析第62-64页
        5.2.2 动态驻站控制策略实施流程第64页
    5.3 动态驻站控制模型第64-68页
        5.3.1 模型假设及定义第64-65页
        5.3.2 模型构建及求解第65-66页
        5.3.3 实例分析第66-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城乡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70-86页
    6.1 指标选取原则第70-71页
    6.2 指标的选取第71-76页
        6.2.1 目标定位第71-73页
        6.2.2 评价对象第73-75页
        6.2.3 指标逻辑和主次关系第75-76页
        6.2.4 指标值的确定第76页
    6.3 城乡公交服务水平指标体系第76-84页
        6.3.1 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指标体系借鉴第76-79页
        6.3.2 指标体系构建第79页
        6.3.3 指标计算与说明第79-84页
    6.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7.1 主要研究成果第86-87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87页
    7.3 研究展望第87-88页
致谢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作者简介、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路基智能压实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半圆弯曲试验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愈合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