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语 | 第10-11页 |
1.引言 | 第11-19页 |
1.1 miRNA分子的研究 | 第11-16页 |
1.1.1 miRNA分子的发现 | 第11页 |
1.1.2 miRNA分子的合成和特点 | 第11-12页 |
1.1.3 miRNA对靶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1.1.4 miRNA分子表达量的测定方法 | 第13-14页 |
1.1.5 miRNA分子功能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1.6 miRNA分子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 | 第14-15页 |
1.1.7 miRNA分子参与抗逆反应 | 第15-16页 |
1.2 UV-B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 本研究的依据 | 第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2.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拟南芥功能影响分析 | 第19-31页 |
2.1 材料 | 第19-20页 |
2.1.1 材料的鉴定及培养 | 第19页 |
2.1.2 材料处理设置 | 第19-20页 |
2.2 方法 | 第20-24页 |
2.2.1 形态学研究 | 第20页 |
2.2.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3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20-21页 |
2.2.4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1-22页 |
2.2.5 RNA的提取 | 第22页 |
2.2.6 拟南芥miR408基因片段引物的设计 | 第22-23页 |
2.2.7 cDNA合成 | 第23页 |
2.2.8 半定量RT-PCR反应过程 | 第23-24页 |
2.2.9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2.3.1 拟南芥的PCR鉴定 | 第24页 |
2.3.2 增强UV-B辐射下miR408过表达转化拟南芥表型研究 | 第24-25页 |
2.3.3 增强UV-B辐射对拟南芥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4 增强UV-B辐射对拟南芥各处理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5 增强UV-B辐射下对拟南芥各处理组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6 增强UV-B辐射对拟南芥各处理组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7 增强UV-B辐射下对拟南芥各处理组中miR408的表达谱 | 第30-31页 |
3.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水稻功能影响分析 | 第31-49页 |
3.1 材料、试剂及菌种 | 第31-34页 |
3.1.1 材料的培养 | 第31-33页 |
3.1.2 主要试剂、载体及菌种 | 第33-34页 |
3.2 方法 | 第34-40页 |
3.2.1 miR408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7页 |
3.2.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愈伤的遗传转化过程 | 第37-38页 |
3.2.3 转化植株的鉴定 | 第38页 |
3.2.4 转化植株的培养 | 第38页 |
3.2.5 不同处理组形态观察 | 第38-39页 |
3.2.6 不同处理组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3.2.7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39页 |
3.2.8 抗氧化酶及抗氧化产物的测定 | 第39页 |
3.2.9 R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3.2.10 水稻miR408基因片段半定量RT-PCR反应引物的设计 | 第40页 |
3.2.11 cDNA合成 | 第40页 |
3.2.12 半定量RT-PCR反应过程 | 第40页 |
3.2.13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0-49页 |
3.3.1 构建水稻miR408前体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过程 | 第40-41页 |
3.3.2 农杆菌转染法转染水稻愈伤组织,构建转基因植株 | 第41-42页 |
3.3.3 转化植株的鉴定及选用 | 第42页 |
3.3.4 增强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水稻表型影响研究 | 第42-43页 |
3.3.5 增强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增强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7 增强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45-47页 |
3.3.8 增强UV-B辐射对miR408过表达水稻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3.3.9 增强UV-B辐射下对各处理组水稻miR408表达量影响的分析 | 第47-49页 |
4.讨论 | 第49-53页 |
5.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