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中的“日本因素”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0-19页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0-12页
        一、选题的缘由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第12-16页
        一、国内研究状况第12-16页
        二、国外研究状况第16页
    第三节 研究目标第16-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7-19页
第一章 何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早期进程之“日本因素”第19-31页
    第一节“日本因素”的含义第19-24页
        一、“日本因素”的内涵第19-22页
        二、“日本因素”的意义第22-24页
    第二节“日本因素”的特点第24-27页
        一、本质特点第24-25页
        二、具体特性第25-27页
    第三节“日本因素”的形成条件第27-31页
        一、主观条件第27-29页
        二、客观条件第29-31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与日本的渊源第31-63页
    第一节 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31-41页
        一、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第32-36页
        二、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流变第36-41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第41-51页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第42-46页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第46-51页
    第三节“日本因素”的中介性第51-63页
        一、“俄(苏)—日—中”模式第52-58页
        二、俄(苏)、中、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同源性第58-63页
第三章“日本因素”的具体呈现第63-96页
    第一节 影响中国的主要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第64-74页
        一、青野季吉与“目的意识论”第65-70页
        二、藏原惟人与“无产阶级写实主义论”第70-74页
    第二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运动发展的“日本因素”第74-84页
        一、中国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第75-79页
        二、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第79-84页
    第三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形成的“日本因素”第84-96页
        一、中国现实文艺观的形成第84-90页
        二、中国大众文艺观的形成第90-96页
第四章“日本因素”的当代意义第96-110页
    第一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术语引入第96-100页
        一、“日源新语”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第97-98页
        二、“意识形态”与“无产阶级”第98-100页
    第二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体系构建第100-106页
        一、蔡仪与中国现代文论体系的构建第101-103页
        二、周扬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构建第103-106页
    第三节“日本因素”的当代启示第106-110页
        一、文艺与政治第106-108页
        二、西化与本土化第108-110页
结语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附录A(攻读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苦味物质促进葡萄糖转运体4转运的机制
下一篇: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刑前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