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剧的亚文化解读:场景、风格与自我表达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绪论第13-20页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0.2 研究现状第14-18页
        0.2.1 亚文化研究概况第14-17页
        0.2.2 网络剧研究现状第17-18页
    0.3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媒介与网络剧亚文化第20-26页
    1.1 媒介与网络剧亚文化的生成第20-23页
        1.1.1 网络剧的产生与发展第20-22页
        1.1.2 网络媒体催生网络剧亚文化第22-23页
    1.2 网络剧的亚文化特征第23-26页
        1.2.1 话语边缘化第23-24页
        1.2.2 内容多元化第24页
        1.2.3 体验在场化第24-26页
第二章 网络剧的“场景”构建第26-33页
    2.1 “场景”内涵辨析第26-29页
        2.1.1 偏向于硬件或物质的场景理论第26-28页
        2.1.2 软硬要素兼具的场景理论第28-29页
    2.2 网络剧亚文化场景的生成第29-33页
        2.2.1 时空结合的链接第29-30页
        2.2.2 可感受的实时状态与使用习惯第30页
        2.2.3 强大的社群动力第30-33页
第三章 场景体验下的风格特征与内在诉求第33-45页
    3.1 题材选择背后的矛盾心理第33-36页
        3.1.1 追求事实真相第34-35页
        3.1.2 寻求童年记忆第35-36页
    3.2 性别角色的极端建构第36-39页
        3.2.1 女性话语的强势崛起第36-38页
        3.2.2 男性话语的草根趋势第38-39页
    3.3 符号内涵的颠覆与重构第39-43页
        3.3.1 人物形象符号的颠覆与重构第39-41页
        3.3.2 语言符号的颠覆与重构第41-42页
        3.3.3 物象符号的颠覆与重构第42-43页
    3.4 叙事方式的明快和非线性第43-45页
        3.4.1 叙事节奏的加快第43页
        3.4.2 叙事结构的非线性第43-45页
第四章 风格特征下的自我表达与内在价值第45-55页
    4.1 弹幕文本的话语结构第46-49页
        4.1.1 主体自称上的带入性第47页
        4.1.2 话语衔接上的省略性第47-48页
        4.1.3 话题推进上的连接性第48-49页
    4.2 自我表达中的价值内涵第49-55页
        4.2.1 获得社群归属感第49-50页
        4.2.2 追求解构视频的权力第50-52页
        4.2.3 增强自我关注第52页
        4.2.4 建立身份认同第52-55页
第五章 网络剧亚文化的反思第55-61页
    5.1 平衡虚拟与现实场景的情感投入第55-56页
    5.2 打破风格特征的审美疲劳第56-58页
    5.3 正确引导自我表达的价值观念第58-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特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互动视角下的弹幕族自我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