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3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2.1.1 青年群体 | 第15页 |
2.1.2 住房消费 | 第15页 |
2.1.3 住房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区别 | 第15-17页 |
2.1.4 住房消费选择 | 第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2.1 近代消费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2.2.2 住房消费选择的实证研究 | 第20-21页 |
2.2.3 住房消费选择模型 | 第21-27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7-45页 |
3.1 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的机理 | 第27-31页 |
3.1.1 消费者的住房需求特征 | 第27-28页 |
3.1.2 住房消费选择的机理 | 第28-29页 |
3.1.3 住房消费选择的过程 | 第29-31页 |
3.2 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31-39页 |
3.2.1 基于卢因行为模型的思维框架 | 第31页 |
3.2.2 影响住房消费选择的多方因素 | 第31-34页 |
3.2.3 影响住房消费选择的城市因素 | 第34-37页 |
3.2.4 影响住房消费选择的不确定性因素 | 第37-39页 |
3.3 城市青年群体住房消费选择的研究假设 | 第39-45页 |
3.2.1 个体特征优势支持假设 | 第39-40页 |
3.2.2 不确定性分异假设 | 第40-41页 |
3.2.3 城市居住体验假设 | 第41-42页 |
3.2.4 既有现状环境需要假设 | 第42页 |
3.2.5 房地产市场形势诱发假设 | 第42页 |
3.2.6 城市生活环境分异(吸引)假设 | 第42-43页 |
3.2.7 城市自然环境吸引假设 | 第43-45页 |
4 青年群体的住房消费选择模型构建 | 第45-53页 |
4.1 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45-49页 |
4.1.1 .模型来源 | 第45页 |
4.1.2 .模型原理 | 第45-48页 |
4.1.3 .假定条件 | 第48-49页 |
4.2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49-53页 |
4.2.1 变量选择 | 第49-51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51-53页 |
5 青年群体的住房消费选择实证研究 | 第53-93页 |
5.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53-56页 |
5.1.1 问卷设计 | 第53-54页 |
5.1.2 研究对象 | 第54页 |
5.1.3 调查方法 | 第54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54-56页 |
5.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6-75页 |
5.2.1 数据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57-61页 |
5.2.2 受访者的人口特征统计情况 | 第61-66页 |
5.2.3 受访者的居住特征统计情况 | 第66-68页 |
5.2.4 受访者的不确定性统计情况 | 第68-71页 |
5.2.5 受访者的城市居住体验评价情况 | 第71-75页 |
5.3 住房消费选择的实证分析 | 第75-89页 |
5.3.1 实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 第75-76页 |
5.3.2 实证模型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76-80页 |
5.3.3 个体特征优势影响因素分析 | 第80-84页 |
5.3.4 不确定性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页 |
5.3.5 城市居住体验因素分析 | 第84-85页 |
5.3.6 既有现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87页 |
5.3.7 房地产市场形势诱发因素分析 | 第87-88页 |
5.3.8 城市生活环境因素分析 | 第88页 |
5.3.9 城市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 第88-89页 |
5.4 政策建议 | 第89-93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93-95页 |
6.1 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附录 | 第103-106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3页 |
B.问卷调查表 | 第103-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