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导论 | 第13-24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一)研究的目标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9页 |
四、研究内容框架 | 第19-20页 |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0-21页 |
六、研究方法和创新 | 第21-22页 |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七、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学理考察 | 第24-50页 |
一、检察官及其职权的涵义 | 第24-29页 |
(一)检察官概念的界定 | 第24-25页 |
(二)检察官职权的构成 | 第25-27页 |
(三)检察官之于法治国家的意义 | 第27-29页 |
二、检察官的素质构成解读 | 第29-35页 |
(一)检察官素质的基本涵义 | 第29-30页 |
(二)检察官素质的构成层次 | 第30-35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概念范畴 | 第35-42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涵义 | 第35-36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特征 | 第36-41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种类 | 第41-42页 |
四、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基本特质 | 第42-46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主导——“党的领导”和“法律监督” | 第42-44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模式——“先选后训”和“统考分训” | 第44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内容——“检察教官”和“技能实战” | 第44-46页 |
五、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定位 | 第46-50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 第46-48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与大学法学学历教育 | 第48-50页 |
第二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价值考量 | 第50-62页 |
一、宏观总体目标——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目的价值 | 第50-54页 |
(一)社会正义维度下的目的性考量 | 第50-53页 |
(二)法律实现维度下的目的性考量 | 第53-54页 |
二、中观执法目标——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功能价值 | 第54-59页 |
(一)法治国家目标下的功能性考量 | 第54-56页 |
(二)检察官职业化目标下的功能性考量 | 第56-59页 |
三、微观个体目标——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人本价值 | 第59-62页 |
(一)立德树人目标下的人本性考量 | 第59-60页 |
(二)个体素质目标下的人本性考量 | 第60-62页 |
第三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脉络及域外考察 | 第62-78页 |
一、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脉络 | 第62-66页 |
(一)艰难曲折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第62-63页 |
(二)快速起步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第63-65页 |
(三)全面发展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第65-66页 |
(四)日益精细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第66页 |
二、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考察 | 第66-72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第66-70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官继续教育 | 第70-72页 |
三、域外检察官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第72-78页 |
(一)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特点 | 第72-74页 |
(二)域外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借鉴 | 第74-78页 |
第四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78-87页 |
一、我国检察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78-83页 |
(一)教育目标界定尚不清晰 | 第78-79页 |
(二)教育运行体制还不科学 | 第79-80页 |
(三)教育内容体系仍不系统 | 第80-81页 |
(四)教育质量效果有待提高 | 第81-82页 |
(五)教育重点层次不够明确 | 第82-83页 |
二、影响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因素 | 第83-87页 |
(一)法律职业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第84页 |
(二)外部环境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第84-85页 |
(三)师资力量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第85页 |
(四)培训体系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影响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健全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内部运行 | 第87-96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 第87-89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目标设置 | 第87-88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 | 第88-89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课程和教学 | 第89-92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 | 第89-91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教学方式 | 第91-92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师资和质评 | 第92-96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师资建设 | 第92-94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 | 第94-96页 |
第六章 完善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外部保障 | 第96-106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实施保障 | 第96-101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法制保障 | 第96-97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组织保障 | 第97-98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物质保障 | 第98-100页 |
(四)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机制保障 | 第100-101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 第101-106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国际交流 | 第101-102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国内合作 | 第102-103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教育衔接 | 第103-106页 |
第七章 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新时代变化和发展前瞻 | 第106-116页 |
一、新时代检察官继续教育的发展 | 第106-109页 |
(一)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态势 | 第106-107页 |
(二)检察官继续教育的走向 | 第107-109页 |
二、新时代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 | 第109-112页 |
(一)新时代理论下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期望 | 第109-110页 |
(二)人员分类管理下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期望 | 第110-111页 |
(三)监察体制改革下对检察官继续教育的探索与期望 | 第111-112页 |
三、检察官继续教育实践的再思考 | 第112-116页 |
(一)理念的现代化是目标导向 | 第112-113页 |
(二)实施的法制化是前提条件 | 第113页 |
(三)形势的时代化是基本动力 | 第113-114页 |
(四)培训的科学化是行为标杆 | 第114-115页 |
(五)师资的精英化是实现桥梁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3页 |
后记 | 第123-12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