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8-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2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1.4 研究的主要创新 | 第24-26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27-2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9-76页 |
2.1 新创企业绩效 | 第29-36页 |
2.1.1 新创企业概念的界定 | 第29-31页 |
2.1.2 新创企业绩效的内涵 | 第31-32页 |
2.1.3 新创企业绩效的测量 | 第32-34页 |
2.1.4 新创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 第34-36页 |
2.2 创业拼凑 | 第36-46页 |
2.2.1 创业拼凑的内涵 | 第36-39页 |
2.2.2 创业拼凑的维度 | 第39-41页 |
2.2.3 创业拼凑的相关研究 | 第41-46页 |
2.3 动态能力 | 第46-54页 |
2.3.1 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46-48页 |
2.3.2 动态能力的维度 | 第48-50页 |
2.3.3 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50-54页 |
2.4 商业模式创新 | 第54-67页 |
2.4.1 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 第54-59页 |
2.4.2 商业模式创新的维度 | 第59-62页 |
2.4.3 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62-67页 |
2.5 环境不确定性 | 第67-76页 |
2.5.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 | 第67-69页 |
2.5.2 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 | 第69-70页 |
2.5.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 第70-76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76-104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76-82页 |
3.1.1 创业过程理论 | 第76-77页 |
3.1.2 资源基础理论 | 第77-79页 |
3.1.3 动态能力理论 | 第79-80页 |
3.1.4 权变理论 | 第80-82页 |
3.2 理论框架 | 第82-84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84-104页 |
3.3.1 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 | 第84-86页 |
3.3.2 动态能力在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86-91页 |
3.3.3 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91-96页 |
3.3.4 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 第96-98页 |
3.3.5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 第98-102页 |
3.3.6 被调节的中介作用 | 第102-104页 |
第4章 研究方法 | 第104-127页 |
4.1 访谈设计 | 第104-108页 |
4.1.1 访谈对象 | 第104-105页 |
4.1.2 访谈的实施 | 第105-106页 |
4.1.3 访谈结果 | 第106-108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108-110页 |
4.2.1 调研对象的选择 | 第108-109页 |
4.2.2 问卷设计过程 | 第109页 |
4.2.3 问卷结构 | 第109-110页 |
4.3 变量设计与测量 | 第110-115页 |
4.3.1 被解释变量 | 第110页 |
4.3.2 解释变量 | 第110-111页 |
4.3.3 中介变量 | 第111-113页 |
4.3.4 调节变量 | 第113-114页 |
4.3.5 控制变量 | 第114-115页 |
4.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15-117页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15页 |
4.4.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115-116页 |
4.4.3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 第116页 |
4.4.4 Bootstrap分析 | 第116-117页 |
4.4.5 稳健性检验 | 第117页 |
4.5 预调研及量表因子分析 | 第117-127页 |
4.5.1 新创企业绩效量表检验 | 第118-119页 |
4.5.2 创业拼凑量表检验 | 第119-121页 |
4.5.3 动态能力量表检验 | 第121-122页 |
4.5.4 商业模式创新量表检验 | 第122-124页 |
4.5.5 环境不确定性量表检验 | 第124-127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127-161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7-134页 |
5.1.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28-132页 |
5.1.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32-134页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134-140页 |
5.2.1 信度分析 | 第134页 |
5.2.2 效度分析 | 第134-140页 |
5.2.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40页 |
5.3 假设检验 | 第140-158页 |
5.3.1 创业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检验 | 第140-142页 |
5.3.2 动态能力在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42-146页 |
5.3.3 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46-149页 |
5.3.4 多个并列中介效应检验 | 第149-151页 |
5.3.5 动态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 第151-152页 |
5.3.6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52-155页 |
5.3.7 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55-157页 |
5.3.8 稳健性检验 | 第157-158页 |
5.4 研究结果 | 第158-16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161-17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61-169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169-172页 |
6.2.1 理论贡献 | 第169-170页 |
6.2.2 实践启示 | 第170-172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172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172-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205页 |
附录 | 第205-2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13-215页 |
致谢 | 第215-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