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地尽其利:细碎化农地利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导论第11-47页
    1.1 问题提出第11-14页
    1.2 个体行动范式下的农地利用研究第14-23页
    1.3 集体行动范式下的农地利用研究第23-30页
    1.4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第30-42页
    1.5 核心概念与章节安排第42-47页
2 农地细碎化与我国的农地形态第47-84页
    2.1 土地细碎化的成因、产权特征及其利用困境第47-64页
    2.2 中国土地形态的变迁及其特殊性第64-75页
    2.3 生产力变化与我国土地细碎化问题的演变趋势第75-82页
    2.4 小结第82-84页
3 治理方式(一):按户连片耕种—以“按户连片”制度创新为例第84-123页
    3.1“按户连片”制度创新实践及其绩效第84-95页
    3.2 土地互换与集体行动失败第95-108页
    3.3 土地调整与集体行动成功第108-120页
    3.4 小结第120-123页
4 治理方式(二):农地集中流转—以“虚拟确权”和“反租倒包”制度创新为例第123-148页
    4.1 农地流转及其细碎化问题第123-128页
    4.2 以农户为主体土地流转模式的实践与困境第128-137页
    4.3 以集体为主体土地流转模式的实践与绩效第137-143页
    4.4 小结第143-148页
5 治理方式(三):农业服务规模化—以联耕联种模式和综合农协模式为例第148-167页
    5.1 联耕联种模式的实践与绩效第148-156页
    5.2 日本综合农协模式的困境及其演化路径第156-165页
    5.3 小结第165-167页
6 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第167-191页
    6.1 中国的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第167-175页
    6.2 日本和英国的农地细碎化治理模式及其经济效果第175-184页
    6.3 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及其比较第184-189页
    6.4 小结第189-191页
7 农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变迁及中国地权的走向第191-216页
    7.1 强化农民土地权利:农地制度改革的逻辑变迁第191-201页
    7.2 土地财产化与中国地权的走向第201-204页
    7.3 强化集体土地权利:地方社会农地制度创新的实质第204-215页
    7.4 小结第215-216页
8 结论第216-239页
    8.1 土地特性与农地利用研究的范式转换第218-224页
    8.2 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绩效与制度优势第224-232页
    8.3 小农经济现代化的中国道路第232-234页
    8.4 关于农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第234-239页
致谢第239-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59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的论文成果第259-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时期关于中国新疆对外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艾思奇与马克思大众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