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缩写词 | 第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1-12页 |
| 1.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2-15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 1.2 调查工具 | 第13-14页 |
| 1.3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 第14页 |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14-15页 |
| 2 结果 | 第15-29页 |
| 2.1 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15-17页 |
| 2.2 反社会人格阳性者的一般特征 | 第17-19页 |
| 2.3 服刑人员的童年期创伤经历特征 | 第19-24页 |
| 2.4 服刑人员的特质愤怒水平 | 第24-25页 |
| 2.5 童年期创伤和反社会人格的相关性 | 第25-26页 |
| 2.6 特质愤怒水平和反社会人格的相关性 | 第26页 |
| 2.7 童年期创伤、特质愤怒水平和反社会人格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 2.8 特质愤怒在童年期虐待经历和反社会人格的关系的中介作用检验 | 第27-29页 |
| 3 讨论 | 第29-32页 |
| 3.1 青少年犯反社会人格特征 | 第29页 |
| 3.2 反社会人格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 3.3 童年期创伤、特质愤怒和反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 | 第30-32页 |
| 4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 综述 | 第37-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52页 |
| 附录一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 第47-48页 |
| 附录二 论文所用调查量问卷 | 第48-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