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1.1.1 病原学 | 第10-12页 |
1.1.2 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1.1.3 发病机理 | 第13-14页 |
1.1.4 免疫机理 | 第14页 |
1.1.5 诊断 | 第14-17页 |
1.1.6 防治 | 第17-19页 |
1.2 胶体金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临床样品、血清和载体 | 第22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22-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34页 |
2.2.1 融合基因的合成及PET-28a(+)引物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28页 |
2.2.3 重组表达载体的表达及表达蛋白的纯化 | 第28-30页 |
2.2.4 纯化蛋白的鉴定 | 第30页 |
2.2.5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 | 第30-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3.1 抗原表位筛选、截取结果 | 第34页 |
3.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4-37页 |
3.2.1 pET-28a(+)-gD_(abc)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4-35页 |
3.2.2 pET-28a(+)空载双酶切鉴定 | 第35-36页 |
3.2.3 pET-28a(+)-gD_(abc)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鉴定 | 第36页 |
3.2.4 pET-28a(+)-gD_(abc)菌液PCR鉴定 | 第36-37页 |
3.3 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37-40页 |
3.3.1 pET-28a(+)-gD_(abc)阳性菌最佳诱导表达时间的确定 | 第37页 |
3.3.2 pET-28a(+)-gD_(abc)阳性菌表达蛋白可溶性的SDS-PAGE鉴定 | 第37-38页 |
3.3.3 纯化蛋白的SDS-PAGE鉴定结果 | 第38页 |
3.3.4 纯化蛋白gD_(abc)浓度测定结果 | 第38-40页 |
3.3.5 融合蛋白gD_(abc)的Westernblot鉴定结果 | 第40页 |
3.4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 | 第40-46页 |
3.4.1 SPA标记最适K_2CO_3添加量的确定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2 胶体金最适SPA标记量的确定 | 第41页 |
3.4.3 金标垫喷金浓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3.4.4 T线划线蛋白gD_(abc)浓度的筛选结果 | 第42-43页 |
3.4.5 试纸条有效性的验证 | 第43页 |
3.4.6 试纸条交叉性试验结果 | 第43-44页 |
3.4.7 试纸条对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44页 |
3.4.8 试纸条重复性检测 | 第44-45页 |
3.4.9 试纸条稳定性检测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4.1 抗原表位的筛选 | 第46页 |
4.2 连接肽的选择 | 第46页 |
4.3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第46-47页 |
4.4 试纸条的制备 | 第47-50页 |
4.4.1 试纸条制备材料的筛选 | 第47-48页 |
4.4.2 包被抗原的处理 | 第48页 |
4.4.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不足与克服办法 | 第48-49页 |
4.4.4 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在IBRV综合防控上的应用前景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A | 第58-60页 |
附录B | 第60-61页 |
附录C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