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铜的吸收与代谢 | 第11页 |
1.2 铜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11页 |
1.3 铜对奶牛免疫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 铜对抗氧化的影响 | 第12页 |
1.5 铜对瘤胃的影响 | 第12-13页 |
1.5.1 铜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12-13页 |
1.5.2 铜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13页 |
1.6 铜对铜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13-14页 |
1.7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7.1 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7.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3页 |
2.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 第15页 |
2.2 试验饲粮与饲养管理 | 第15-17页 |
2.3 试验数据与样品采集 | 第17-18页 |
2.3.1 饲料样品的采集 | 第17页 |
2.3.2 产奶量及乳样的采集 | 第17页 |
2.3.3 血样的采集 | 第17页 |
2.3.4 粪样与尿样的采集 | 第17页 |
2.3.5 瘤胃液的采集与处理 | 第17-18页 |
2.3.6 肝脏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8页 |
2.4 样品的测定 | 第18-22页 |
2.4.1 采食量的测定 | 第18页 |
2.4.2 饲料样品、粪样与尿样的测定 | 第18页 |
2.4.3 乳成分的测定 | 第18-19页 |
2.4.4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9页 |
2.4.5 饲料、粪样、尿样与乳中铜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4.6 瘤胃发酵指标与瘤胃细菌区系的测定 | 第19-20页 |
2.4.7 基因的测定 | 第20-22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3.1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第24页 |
3.3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4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5页 |
3.5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铜代谢的影响 | 第25-26页 |
3.6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第26-27页 |
3.7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第27-29页 |
3.7.1 Alpha多样性分析指数 | 第27页 |
3.7.2 物种多样性曲线 | 第27-28页 |
3.7.3 瘤胃细菌区系物种组成分析 | 第28页 |
3.7.4 门水平相对丰度分析 | 第28页 |
3.7.5 属水平相对丰度分析 | 第28-29页 |
3.8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肝脏铜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 第29-32页 |
3.8.1 肝脏中总RNA的提取结果 | 第29-30页 |
3.8.2 肝脏铜代谢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30-32页 |
4 讨论 | 第32-40页 |
4.1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2页 |
4.2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第32页 |
4.3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3-34页 |
4.5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铜代谢的影响 | 第34页 |
4.6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 第34-35页 |
4.7 不同铜采食量对泌乳牛瘤胃细菌区系的影响 | 第35-37页 |
4.7.1 不同铜采食量对瘤胃细菌区系组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4.7.2 不同铜采食量对瘤胃细菌区系种群密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4.8 不同铜采食量对肝脏铜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37-40页 |
4.8.1 不同铜采食量对铜转运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4.8.2 不同铜采食量对含铜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详细摘要 | 第55-56页 |